蘋果拋出6000億美元“美國製造計劃” 市值一夜增萬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美東時間8月6日,美股三大指數普遍上漲,蘋果公司股價大漲超5%,對應市值一夜增加約1534 億美元(約合1.1萬億元人民幣)。
消息面上,蘋果宣佈將向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並將其未來四年在美投資總額推升至6000億美元規模。同時,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啓動了全新的“美國製造計劃”(American Manufacturing Program, 簡稱AMP),包括與全美10家公司開展新的、更廣泛的合作。
市場視之爲蘋果應對全球製造格局變化與政策環境挑戰的重要舉措。在盤後交易中,蘋果股價繼續上漲約3%。而摩根士丹利則在報告中提醒,美聯儲可能因關稅通脹擔憂推遲降息,這種“弱增長+高利率”組合,或在季節性疲軟的三季度引發美股出現5%~10%的回調。
庫克的“美國製造”投資
根據蘋果公告,公司未來四年將在美累計投資6000億美元,涵蓋研發、半導體工程、人工智能、軟件開發、製造設施擴建等多個方向。外界普遍認爲,這不僅是爲了響應美國製造業迴流的政策,也反映出蘋果正通過強化本土技術能力來提升其全球供應鏈韌性。
這項名爲 “美國製造計劃”的戰略佈局,並非蘋果首次在美擴張。早在2018年,蘋果就曾承諾五年在美投資3500億美元,2021年宣佈五年投資4300億美元。而這一次,蘋果的戰略計劃提升至6000億美元。未來四年,蘋果計劃在美國直接招聘2萬人,其中絕大多數專注於研發、硅片工程、軟件開發以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
在供應商合作層面,蘋果的首批美國製造計劃合作伙伴包括康寧、博通、應用材料、德州儀器、高意、環球晶圓、三星、格芯以及安靠。這些公司代表了蘋果從原材料、光學組件到芯片製造等核心領域的供應鏈體系。
比如,美國製造計劃將資助蘋果與康寧長期合作,將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智能手機玻璃生產線遷至位於肯塔基州哈羅茲堡的一家工廠。並且,蘋果在其位於奧斯汀的工廠與三星合作,推出一項新的芯片製造技術,還投資安靠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先進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而這條美國硅供應鏈有望在2025年爲蘋果產品生產超過190億顆芯片,其中包括位於亞利桑那州的臺積電。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國製造計劃並不等於整機生產回遷至美國,而是更側重於上游,例如芯片生產製造、先進封裝、材料研發等。在美國重建完整的裝配線挑戰重重,比如,整機裝配在成本與規模效率上仍需依賴亞洲體系。
蘋果的全球製造版圖
蘋果此次啓動美國製造計劃,不僅僅是對美國本土製造的一次下注,也是在重構供應鏈體系。在當前全球政經格局快速變化的情況下,跨國科技企業正面臨供應鏈安全與成本效率之間的挑戰。
從市場需求端看,Canalys(現併入Omdia)的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小幅下降至2.889 億部。其中,三星依然以5750萬部出貨量排名第一,蘋果則以4480萬部出貨位列第二,同比下滑2%。儘管面臨全球市場激烈競爭以及美國市場庫存調整帶來的挑戰(主要由於快速變化的關稅政策),蘋果依然展現出韌性。
在表面銷量波動背後,蘋果的全球製造版圖也在變化中。在全球智能終端進入存量市場、地緣政治挑戰升高、AI等新技術對製造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蘋果不斷調整全球供應鏈戰略。
在業內看來,蘋果此次投資策略,從製造端到供應鏈再到產業政策的契合,欲形成雙重保險。一方面通過在美國本土加強關鍵環節佈局應對政策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亞洲保持製造能力彈性,從而保障供應鏈的韌性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