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將建5個區域醫療次中心
本報訊(記者趙婷婷)昨天,北京平谷2025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爭做高大尚平谷人打造有溫度的城市”動員部署會召開。現場,平谷區發佈了“溫暖平谷”十大工程。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平谷區將打造五個區域醫療次中心,爲20多萬山區半山區老百姓就近解決看病難題。
“溫暖平谷”十大工程包括:“加裝電梯便民工程”“互助養老暖心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基層醫療保障工程”“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接訴即辦爲民工程”“人才增效賦能工程”“營商環境優化工程”“平安平谷建設工程”和“仁義文化傳承工程”。其中,“互助養老暖心工程”將推動實現全區274個村互助養老服務全覆蓋,做到全區老年人“頓頓有熱飯,生病有家醫,臨終有陪伴”。
“基層醫療保障工程”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基層醫療服務“提上來”,讓羣衆在“家門口”能夠就好醫、看好病。對此,平谷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羅焜介紹,目前平谷區的基層醫療存在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和基層服務能力不足兩大痛點。針對第一個痛點,平谷區將在區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金海湖、峪口、馬坊、大華山、東高村打造5個區域醫療次中心。“這些醫療次中心將按照社區醫院的標準來建,具備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門診、住院診療綜合服務能力,還可以提供適宜的手術操作項目,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對周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技術指導和幫扶。”羅焜介紹,如此一來,平谷20多萬山區、半山區的老百姓遇到突發疾病時就不用非往遙遠的區醫院跑,而是可以先趕往距離最近的醫療次中心獲得及時救治,有進一步治療需求再向區一級的醫院轉診。
針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夠的問題,平谷將在18個街巷打造醫療領域的“一鎮一品一特色”,即每一個鄉鎮結合各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水平和醫療能力打造特色專科科室,比如馬坊鎮將打造心腦血管外科,大興莊鎮將打造老年人牙周病專科,金海湖鎮將打造睡眠中心和安寧療護中心等。“爭取把常見的慢性病全部在社區一層解決,發揮基層首診的前哨作用。”羅焜說。
據瞭解,爲構建“溫暖平谷”,全區整合各方資源,吸納320家志願服務組織和個人組建了“平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聯盟”,成爲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優化基層文化服務供給、匯聚社會文明力量的重要平臺。自2022年以來,平谷區已建立了覆蓋全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體系,包括一個實踐中心、18個實踐所、323個實踐站和54家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