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麟洛鄭成功廟旁生活空間啟用 增設「王爺奶奶回孃家」文藝裝置
屏東縣麟洛鄉鄭成功廟是鄉內信仰中心,鄭成功廟棚架下生活空間今啓用,爲傳承麟洛特有文化,一旁增設遶境陣頭陳列室。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麟洛鄉鄭成功廟是鄉內信仰中心,鄭成功廟棚架下生活空間今啓用,以打傘遮蔭概念爲設計主軸,設有電力通風扇、照明系統,夜間安心使用,爲傳承麟洛特有文化,設遶境陣頭陳列室與王爺奶奶回孃家藝術裝置。
屏東縣政府與客家委員會推動「麟洛鄉鄭成功廟棚架下的生活空間計劃」,18日在縣長周春米、客委會產業經濟處副處長金玉珍、民意代表與鄉親的見證下舉行啓用典禮,鄉親看到嶄新空間,大家都超開心。
麟洛鄉關懷據點的馮老師說,這裡的空間很棒,之前都在帳篷底下教學真的很熱,現在的空間很涼爽又很明亮。
客務處指出,新建工程以鄭成功廟舊棚架爲主要空間營造範圍,包括新建鋼棚、廣場、陳列室、廁所及圖書館防水改善,縣府向客委會爭取經費,1561萬元建造完工。
周春米說,鄭成功廟是客莊重要生活空間,工程在2021年得到客委會補助,考量需兼顧孩子、長輩活動使用,主體建築多次變動設計,終於在2023年7月動工、今年完工,除延續鄭成功廟爲宗教文化信仰中心,室內多功能場域便於社區使用,讓鄉親有更穩固、更安全集會場所,兼具美觀寬敞開放設計也能作爲其他鄉鎮新建風雨球場參考。
周春米說,多功能棚架旁側邊設陳列室,東港鎮有王船文化館、麟洛鄉有鄭成功廟繞境陣頭陳列室,讓遊客、回鄉遊子瞭解地區宗教文化典故;棚架後方圖書館,因建築老化亟需修繕,透過工程同步優化空間環境,重拾地方讀書風氣及文化涵養。
客務處表示,本新建工程以打傘遮蔭概念爲設計主軸,棚架以百葉窗與復層鋼板設計,搭配電力通風扇,提高通風與耐熱性能,並有照明系統、公廁,營造舒適環境。棚架前方禾埕空間,地磚以圓形排列,以「源起、圓起、緣起」六堆聚落開拓濫觴的歷史意涵,營造客莊聚落,有其源起、傳承與發揚的獨特意義。
爲傳承麟洛鄉文化故事,棚架側邊設繞境陣頭陳列室,除展示及保存具有價值性或特殊性文物,增設以「王爺奶奶回孃家(九如王爺奶轉後頭)」的文化故事藝術裝置,增添空間營造趣味性。
屏東縣麟洛鄉鄭成功廟是鄉內信仰中心,鄭成功廟棚架下生活空間今啓用,以打傘遮蔭概念爲設計主軸,設有電力通風扇、照明系統,夜間安心使用,麟洛國小合唱團學童擔任開幕演出。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麟洛鄉鄭成功廟是鄉內信仰中心,鄭成功廟棚架下生活空間今啓用,縣長周春米(右四)、議員何春美(右一)、宋麗華(右二)、麟洛鄉長鍾慶平(左二)、立委鍾佳濱(左一)出席啓用儀式。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麟洛鄉鄭成功廟是鄉內信仰中心,鄭成功廟棚架下生活空間今啓用,以打傘遮蔭概念爲設計主軸,設有電力通風扇、照明系統,夜間安心使用。記者劉星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