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恆春古城西門屢遭撞 12月起試辦禁行四輪車
恆春古城西門屢遭撞,12月起試辦禁行四輪車。(羅琦文攝)
恆春古城西門限高2.1公尺,但還是常被撞,12月起試辦禁行四輪車。(羅琦文攝)
屏東縣恆春古城今年建城150週年,但西門、北門屢屢遭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在西門設車阻,禁止四輪車通行,預計11月公告、12月試辦,北門也將架設限高架。文資局昨(14日)晚在恆春郡福德宮廣場舉行說明會,有居民對車阻造型與設置位置有意見,文資所表示,試辦計劃不變,但車阻造型將再研究。
文資局規畫,在西門兩側道路中間設置可拉提式車阻,擋板在有需求時可拆,平時禁止四輪車通行,機車可在車阻兩側通行,不會交錯而發生危險。在鄰近城門路口,設置車輛改道標誌與告示,提醒駕駛改繞中正路或其他道路行駛,城門道路路面將鋪面更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4日晚間在恆春郡福德宮廣場舉行西門交通安全說明會,12月起試辦禁行四輪車。(羅琦文攝)
恆春居民嫌西門車阻太醜,引起其他居民大笑。(羅琦文攝)
恆春居民、律師張怡(立者)認爲,車阻造型與設置位置需改進。(羅琦文攝)
現場有居民表示,可拉提式車阻爲黃底配上紅色禁止汽車進入標誌,「花那麼多錢請人設計,怎會做出這種東西,真的很醜」;也有居民建議,車輛改道告示少用文字,駕駛沒有時間看那麼多文字,應設計得更直覺,讓汽車駕駛一眼即知前方無法通行,同時應該在Google地圖上設定爲非汽車道路,防止外地人因導航誤入。
落山風自然解說工作室研究員顏士雄指出,車阻跟古城意象太不搭,希望承辦單位重新設計,讓居民票選理想樣式,也是行銷宣傳,票選過程也可順便宣導禁行四輪車。
城西里長蔡芬芳則爲里民發聲,擔心管制車輛後,城門兩側的車輛難以進出,也擔心間接影響生意。恆春居民、律師張怡則認爲車阻放在景觀軸中心,對視覺衝擊太大。
文資局迴應,考量對西門周邊住戶影響最少情況,現階段規畫影響戶數僅兩戶,且調查後選擇大部分遊客拍照位置設置車阻。另外對於車阻設計不美觀,這部分會再與規畫公司討論,不過道路標誌仍須符合交通法規。
恆春古城西門屢遭撞,近年來平均每年被撞一到兩次,今9月就發生貨車「卡門」事故。(民衆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恆春古城西門屢遭撞,近年來平均每年被撞一到兩次,今9月就發生貨車「卡門」事故,城門上方被刮出一條近2米長的刮痕。(羅琦文攝)
文資局指出,替代道路雖然不如原來方便,但城門近年毀損頻繁,最嚴重案例國有財產署求償170萬元,兩害相權取其輕,雖禁行汽車,但機車、單車等交通工具還是可通行,試辦期如發現對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再討論該怎麼做。
文資局規畫恆春西門設置車阻,禁行四輪車輛,但居民對車阻造型與設置位置有意見。(文資局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文資局規畫恆春西門設置車阻,禁行四輪車輛,但居民對車阻造型與設置位置有意見。(文資局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另外一座也曾發生被撞的北門,文資局表示,將設置限高架提醒用路人注意,重點在於不影響北門整體外觀。
恆春古城是全臺保存最完整傳統城牆城區,東、西、南、北門仍在,城牆全長2.2公里,列爲國定古蹟,其中西門與居民生活圈融合,雖然限高2.1公尺,但近年來平均1年發生一到兩次車輛誤闖撞擊城門,導致城門受損,文資局2023年起與居民討論改善措施,當時取得共識,設置車阻方式,禁止四輪車輛進入,今年4月也通過屏東縣府道安會報試辦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