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新華區:環衛“新裝備” 城市清潔更高效
“以前全靠人工,一天下來腰痠背痛,現在有了這些‘大傢伙’幫忙,輕鬆多了!”2月18日清晨,在平頂山市新華區焦店鎮的美食街,57歲的環衛工人魏梅香熟練地清理着路邊垃圾桶,她身後,沖洗車和機掃車協同作業,高壓水槍沖刷,機器迅速清掃,路面很快就煥然一新。
焦店鎮早餐遠近聞名,郭記、馬記等店鋪每天清晨吸引衆多食客,高人流也帶來了巨大的清潔壓力。尤其是早6點到10點,油污滿地,全靠人工清掃,工作強度極大。魏梅香從早5點30就開始工作,一直忙碌個不停。新華區環衛工作的機械化、新能源化,給她的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晨5點多,新華區的環衛作業就已全面展開。魏梅香只需要人工進行白色垃圾撿拾、果皮箱擦拭,隨後小型養護車沖洗道牙石和人行道,緊接着功能強大的機掃車登場。它集掃地和吸塵功能於一體,800mm雙刷高效清掃,灑水裝置同步噴霧降塵,無論是灰塵、垃圾還是落葉、石子,都能被迅速吸走,清掃效果堪稱完美。
在焦店鎮這樣的高人流區域,環衛車輛利用早餐店下午休息時段,對商鋪前的油污路面進行集中沖洗清掃,魏梅香需要做的,只是輔助撿拾垃圾,清潔效果持久穩定。
“人工清掃畢竟有限,有了機器,工作效率、工作效果都有了很大提升。”機掃車司機李浩給筆者算了一筆賬。
每輛機掃車單次作業可行駛15公里,清掃面積達60000平方米,一天三次清掃,總計行駛45公里,清掃面積180000平方米。而且刷子十分耐用,每10天才需更換一次,即行駛450公里後才需維護。新華區295萬平方米的道路,116條道路的清潔任務,如今一輛機掃車一小時就能清掃10公里,相當於約15名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效率提升數十倍。同時,吸塵和灑水系統有效減少了揚塵造成的二次污染,環衛隊伍人數也因此減少了一半。
科技對環衛工作的加持下,新華區環境衛生更上層樓。與此同時,工作實際需求也刺激了科技創新。
“以前養護車沖洗管道只有4米,很多衛生死角管道沖洗不到。我們根據實際工作需求,將沖洗管分別加長至40米和15米,輕鬆解決了大型設備難以清理的商鋪門前油污、公園廣場衛生死角等難題,進一步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也保證了清洗效果。”環衛服務中心主任賀永生說。
在特殊天氣條件下,新能源環衛作業車輛更是優勢盡顯。雨季、落葉季,“機械+人工”的作業模式大幅提高清潔效率;清冰除雪工作中,新增的雪滾車、雪鏟車、撒佈機、推雪機等機械設備迅速投入,保障道路暢通,爲市民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精準識別、高效分類,減少資源浪費;新能源清掃車安靜作業,低噪又環保,降低污染。科技的飛速發展,正爲我們的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賀永生表示,下一步,在科技助力下,新華區城市垃圾處理將更高效,街道更乾淨整潔,環境質量顯著提升。(來源:平頂山市新華區委宣傳部 作者:王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