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轉型“關鍵詞”:零售變革 對公補位
作爲兩市首家正式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的上市銀行,平安銀行於3月17日召開業績發佈會。
在發佈會上,平安銀行高級管理層坦言,2024年,平安銀行受市場變化、主動調整資產結構以及清理存量風險等因素影響,盈利水平略有下調。但總體業績與核心指標保持穩健,成本管控成效顯著,資產質量維持平穩,付息率持續優化,整體表現仍位居行業前列。
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表示,過去一年,銀行業面臨着息差持續收窄,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挑戰。股份制銀行更是面臨大行業務下沉和優質的區域城商行本地化優勢的夾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在此背景下,冀光恆認爲,銀行需要結識結合自身能力的稟賦,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與戰略調整,不斷夯實長期穩健增長的基本盤。
平安銀行管理層在發佈會上介紹,過去一年,平安銀行堅持黨建引領,努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堅持“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專”的戰略方向,持續深化轉型工作,目前零售業務深化改革以及對公業務提升取得良好成效,產品結構、客羣質量、渠道建設得以優化,成本控制與風險出清工作穩步進展。
在市場關注的息差和分紅方面,平安銀行管理層也做出迴應,認爲2025年銀行業息差仍然存在一定的壓力,但下降趨勢有望放緩。平安銀行將從壓降負債成本,優化資產收益機構,管控新增資產質量、加大催清收力度綜合降低風險成本,加大渠道成本和管理成本管控力度等方面應對息差挑戰。
從業績發佈會上高管層的表態看,平安銀行將在2025年努力實現各方面的平衡點,包括業務擴張與風險管控、股東權益與資本留存、負債規模與成本壓降、零售革新與對公補位等,並以人力建設和科技賦能提高經營效率與內在價值。同時,堅守金融機構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獲得性和滿意度,挖掘重點領域機遇,提供高質量金融支持。
零售換血 中風險中收益產品爲改革重點
3月14日,平安銀行公佈了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該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466.95億元,同比下降10.9%;全年實現淨利潤445.08億元,同比下降4.2%。
同期,該行2024年末資產總額57692.7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3%;不良貸款率1.06%,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250.71%,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良好。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爲9.12%、10.69%、13.11%。
究其原因,主要受平安銀行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及加大風險出清力度影響。
“其實我們今天所有出現一些困難跟問題,其實背後都是客戶結構的問題。比如收益結構、風險問題都來源於客戶結構的問題” 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在發佈會上表示。
作爲以零售見長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平安銀行面對市場環境變化主動求變,直面轉型“陣痛”與波動,持續壓縮零售業務中高風險業務佔比,提升新增貸款質量。
談及平安銀行未來的戰略方向,冀光恆表示:“平安銀行還是一家以零售見長,以零售爲主,帶有科技基因的一家銀行,這是毫無疑問的。”
目前,平安銀行零售轉型進入關鍵期。平安銀行給出的應對方案是,保持戰略定力,在產品風險調整及自營渠道建設方面發力,同時加強人才梯隊建設以及發揮重點分行的帶頭作用。
據介紹,平安銀行零售轉型改革核心在於提升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產品業務比重,推動高風險高利差產品向下調整,目前平安銀行在此領域已經戰略佈局並取得一定進展。
“這款產品其實表面上叫中風險產品,其實它是一整套的產品體系,來服務好各個風險層級的客戶。” 平安銀行首席風險官吳雷鳴介紹,上述產品目前主要聚焦消費以及小微經營兩項融資體系。對應的兩個產品體系,一是以個人信用爲核心的貸款產品,以滿足個人的消費或者小額的經營的需求,目前正在部分的分行試點完善,很快就會逐步的推廣和上量;二是以個人信用疊加了小微企業的經營的數據和信用爲核心的,滿足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包括農戶的需求的產品體系。目前正處於內部測試階段,這兩類體系主要服務中風險中收益的客羣。
同時,他指出了這一產品體系的幾大關鍵:強調自主獲客、做好客戶分層和產品組合、集中風控和資產組合並重。“我們這次設計產品和整個體系,摒棄了以前單一貸款產品的做法。我們想真正的迴歸到以客戶爲中心、建立以客戶爲中心的產品服務體系,並且發揮好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和科技的優勢,來打造這款中風險產品。”吳雷鳴說。
展望後續,在零售持續深化改革方面,平安銀行將從以下方面發力:一是提升自主獲客及自主經營能力,圍繞建隊伍、推業務、調結構,重構自營渠道。二是重塑信貸產品體系,加快推進中風險中高收益產品的研發和落地,提升產品市場的競爭力。三是構建以客戶爲中心的經營體系,做實獲客和活客經營,完善特色數字營銷生態,打造具有市場口碑的服務和權益體系。四是提升隊伍財富管理能力,豐富產品貨架,滿足客戶各類資產配置的需求。
對公補位 :穩定基本盤 拓展新領域
堅持綜合金融的發展方向,平安銀行在加大零售業務改革力度的同時,聚焦促進行業、促進客戶和促進產品三大策略發展對公業務,圍繞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展開對公業務。
“平安銀行身上零售的特質、科技的基因不能失去。但在這個過程中,對公業務要補上來。”冀光恆在談及對公業務時表示:“對公業務不是暫時的,沒有一家強大的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偏科。”
過去一年,平安銀行建立對公客戶分層經營和梯度培育體系,在產業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等特色領域重點發力,逐步提升貸款的定價能力,平安銀行對公業務取得明顯成效。
年報顯示,2024年末,平安銀行企業貸款餘額16069.3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4%;企業存款餘額22464.9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客戶數方面,2024年末,對公客戶數85.33萬戶,較上年末增加9.93萬戶,增幅13.2%。
在開展對公業務方面,平安銀行掌握兩大“抓手”:一方面,穩住基礎行業基本盤,實現基礎設施、汽車生態、公用事業、地產四大基礎行業的穩定增長,2024年,四大基礎行業貸款新發放4424.56億元,同比增長35.4%;另一方面,打造新興行業經營組合,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興行業的新場景、新模式,2024年,三大新興行業貸款新發放2159.88億元,同比增長41.9%。
“在一些領域持續加大固有優勢,另外在新的方面拓展一些新的優勢,把整個貸款投放做好。”平安銀行主管對公業務的副行長楊志羣概括了未來的對公業務發展思路。
從行業來看,平安銀行重點投向基建民生、高端製造、能源行業、科技企業,貸款主要增量來源於此;在產品方面,平安銀行在維持原有優勢行業的基礎上,增加中長期貸款種類,優化貸款結構,項目貸款、銀團貸款投放力度。同時,注重精細化管理,在“量、價、險”間實現平衡。據介紹,在對公貸款餘額增長的同時,平安銀行逐步提升貸款定價能力,1700多億新增對公貸款主要集中在優質的客戶和鼓勵的行業。
對公貸款的持續增長,也離不開對平安銀行紮實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實踐。
年報顯示,2024年,平安銀行構建“客羣+產品+政策+生態”經營體系,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2024年末,科技企業貸款餘額1488.5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6%;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力度,2024年末,綠色貸款餘額1577.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0%;健全養老金融服務體系,2024年末,提供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基金三大品類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數量達165只;深入推進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數字化運營“三數”工程,加強數字賦能與信息安全管理。2024年,該行成本收入比27.66%,同比下降0.24個百分點。
未來,平安銀行將把金融“五篇大文章”繼續納入業務重點方向,從落實組織分工、建立協同機制、加強績效考覈、強化資源支持力度、打造特色產品、做好案例推廣等方面協同發力,貢獻金融力量。
文/王欣宇 編輯/徐楠
(編輯:王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