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警色丨連雲港市東海公安公佈4起水晶珠寶領域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爲淨化水晶珠寶市場環境,維護行業秩序,護航東海水晶產業高質量發展,連雲港市東海縣公安局堅持“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打擊理念,重點圍繞採購、售賣、物流、推廣、結算等環節開展深度研判,嚴厲打擊製假售假、詐騙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爲。爲進一步鞏固成果,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強化警示,現通報4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尹某等人涉嫌詐騙案
【基本案情】
2024年9月,犯罪嫌疑人尹某、王某、陳某等人組成詐騙團伙,通過註冊虛假網店、搭建網絡直播間實施詐騙。該團伙在直播中冒充某寶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謊稱其“因避稅問題滯留緬甸”,需粉絲協助“保管貴重珠寶飾品”,並承諾以“高額好處費”及“上門回購”爲誘餌,誘騙消費者購買直播間內標價虛高的劣質珠寶。經查,該案涉及全國多地受害者,涉案金額達30餘萬元。案發後,東海縣公安局迅速立案偵查,成功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目前,王某、劉某已被東海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案件已移送審查起訴。
【典型意義】
該案系東海警方破獲的一起新型網絡直播詐騙案件,警方精準打擊有效震懾行業亂象,保障了消費者財產安全。揭露新型“電商+直播”複合型詐騙手段,推動平臺加強主播資質審覈與商品溯源管理。同時,揭露“高收益保管”“境外回購”等詐騙話術套路,提升公衆對網絡購物風險的辨識能力。
案例二:楊某等人涉嫌詐騙案
【基本案情】
2024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楊某夥同王某、孫某等人註冊多個網店,孫某等人在直播間通過化名並虛構以其身在緬甸,讓粉絲購買直播間珠寶代爲保管以避關稅,待到約定日期回收後便可支付高額保管費等幌子實施詐騙,涉案金額200餘萬元。目前,楊某、王某、孫某被東海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典型意義】
該案的成功偵破,爲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新型網絡直播詐騙提供了可借鑑的辦案經驗,警示不法分子“網絡非法外之地”,違法犯罪必將受到法律嚴懲。同時也提醒公衆警惕“情感+利益”雙誘騙,網絡直播中,凡涉及“特殊身份”“緊急求助”“高額回報”等話術,均需高度警惕,避免落入“高價回購”“內部福利”等陷阱。
案例三:張某等人涉嫌詐騙案
【基本案情】
2023年5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張某夥同徐某等人註冊多個直播間,徐某等人在直播間虛構離婚小三搶財產等戲碼,宣傳售賣的是天然珠寶,等徐某東山再起時回收粉絲在直播間購買的珠寶,以此進行詐騙,涉案金額500餘萬元。目前,張某、徐某已被東海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另2名嫌疑人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典型意義】
本案中,犯罪團伙利用網絡直播的即時性和互動性,冒充知名企業高管,編造“滯留境外”“避稅問題”等虛假劇情,結合“高額回報”“回購承諾”等話術實施詐騙。此類手法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容易讓消費者放鬆警惕。案件的偵辦爲公衆揭示了直播帶貨領域的新型詐騙套路,提醒網民對“低價利誘”“情感綁架”等話術保持警惕,切勿輕信非正規渠道的“高收益”交易。
案例四:王某等人涉嫌詐騙案
【基本案情】
2024年10月以來,王某夥同李某等人,通過微信、抖音等平臺以虛報高價誘惑被害人郵寄二手奢侈品、水晶珠寶等進行回收,隨後再以包裝損壞、索要鑑定費等各種理由實施詐騙,非法獲利數萬元。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李某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典型意義】
本案犯罪團伙利用二手奢侈品(化妝品、水晶珠寶)回收爲幌子,通過虛報高價誘騙被害人郵寄物品,再以“包裝損壞”“鑑定費”等理由實施詐騙。這種手法結合了“虛高報價”心理誘導與“到付詐騙”特徵,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公衆需警惕網絡交易中“高價回收”承諾,尤其是要求先行支付費用或郵寄物品的情況,應通過正規平臺交易並保留證據。
文/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