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與創新拓寬新茶飲賽道

近來,新茶飲行業發展迅猛,成爲消費市場中的重要力量。有調查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3547億元,預計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新茶飲不僅是休閒解渴之新寵,更成爲社交打卡的熱門標配。

新茶飲之新,在產品內核,在技術賦能。其突破傳統茶葉、開水的簡單搭配,大量引入鮮果、芝士、鮮奶、堅果等配料,提供給消費者層出不窮的味蕾享受。例如,貴州品牌去茶山將刺梨、折耳根、糯米等特色食材融入飲品,形成獨具特色的“貴州野味”,展現出“爲一杯茶赴一座城”的品牌效應。新茶飲還革新現代工藝或引入活態非遺技藝,比如,霸王茶姬通過“數智冷鏈倉配系統”實現精準控溫,茉沏聯合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以古法窨制工藝鎖住茶花雙香。

繁榮的背後,新茶飲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些品牌沒有完善的原材料採購標準和質量監管體系,使用劣質原料,製作過程缺乏嚴格的衛生管理和規範操作,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品牌新茶飲在配料、口味、包裝等方面大同小異,一款新品推出後,很快便會出現衆多模仿者;部分品牌過於依賴營銷,忽視了產品本身的質量與內涵,消費者嚐鮮之後便不再光顧;等等。針對此,新茶飲行業要堅持守正創新,多措並舉,從多方面持續發力。

一方面,提升品質,做優品牌。可建立從茶園土壤檢測到杯口成品的全鏈路品控體系,讓每一片茶葉、每一顆鮮果都可追本溯源。完善標準操作流程,利用數字化工具監控門店操作;加強門店巡檢和神秘顧客制度;投入自動化設備減少人爲誤差。例如,古茗龍井系列茶飲掃碼可查看原料運輸軌跡、加工環境等不可篡改的信息,投訴率大幅下降。還可以深入挖掘品牌的核心價值觀、願景和個性;構建差異化壁壘,在產品研發、空間體驗、服務流程、品牌故事等方面建立難以模仿的獨特組合。

另一方面,強化創新,在創產品、技術、文化之新上下功夫。新茶飲企業須把創新貫穿企業全生命週期,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推動原料與工藝的科技化重構。例如,爺爺不泡茶將湖北恩施玉露、孝感米釀、咸寧桂花等土特產通過現代科技釀成新茶飲,讓小衆農產品轉化爲全國性爆款飲品。順應健康消費趨勢,研發低糖、低脂、純天然原料的茶飲,參與制定相關健康標準,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的訴求。深耕數智化,在省時省力、精準觸達上彰顯“科技範”。比如,快樂番薯自主研發的智能奶茶機實現5秒至8秒出杯,奈雪的茶推行“一店一羣”管理系統,全國所有門店信息秒級觸達,有效降低人力成本。還應努力走出模仿抄襲、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方 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