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鏈洗牌!iPhone 印度製造背後,背後哪些臺廠在撐?

蘋果。(路透)

臺北時間9月10日,蘋果正式發表iPhone 17。在此之前,蘋果正式宣佈將在美國打造可獨立運作的半導體供應鏈,同時,印度iPhone組裝今年正式取代中國,可全系列製造iPhone。隨着相關廠商都宣佈加碼美國和印度,一條串聯美國和印度的新iPhone供應鏈正在逐步浮現。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製作「蘋果新謀略」專題,解析蘋果執行長庫克的謀略以及蘋果供應鏈的最新動態;同時也分析在蘋果新機大改版的過程中,哪些臺廠可望受惠?背後又有何投資機會?8月6日蘋果的宣示極具關鍵,當天,蘋果承諾4年內對美國製造投入6000億美元,要利用手上訂單替美國「補鏈」,打造能獨立運作的半導體供應鏈。

根據《財訊》報導,美商艾克爾(Amkor)在美國沒有封測廠,2025年開始,情況改變,蘋果宣佈投資艾克爾在亞利桑那建廠,併成爲最大客戶,這座廠將封裝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生產出的蘋果晶片,製成iPhone銷往世界,臺積電也將在當地興建先進封裝廠,極可能與在臺灣分工相同,由艾克爾承接中低階封測。8月27日,美國媒體報導,艾克爾將在皮奧利亞市取得土地建廠,預計十月開工,2028年量產,這只是蘋果補鏈的例子,6000億美元計劃完成後,美國晶片供應鏈將更接近自給自足。

場景轉到印度,今年4月9日起,中國工廠已停止組裝輸美iPhone,訂單快速移往印度,今年是第一次,全系列iPhone可在印度生產,標準版iPhone的良率只略低中國10個百分點。拆解iPhone組裝的市佔率,鴻海約60%,立訊30%,印度塔塔近10%。蘋果給印度製造的目標是今年5000萬支,明年7500萬到8000萬支,後年1億支,兩年內翻倍。鴻海正在印度興建4座組裝廠,塔塔1座,全力推進,最重要的目標,是供應美國所需iPhone,約佔總銷量20%至30%。

蘋果也在遊說其他亞洲供應商赴美設廠,大立光雖不評論客戶,但未排除海外設廠。分析師認爲,供應鏈擴張對臺廠影響不大,甚至帶來機會,例如立訊一度逼近鴻海,但今年訂單移往印度,鴻海中國訂單未減,還加上印度訂單,今年前8月,鴻海累積營收達4兆6000億元,較去年大增16%。

印度也積極培養自有供應鏈,塔塔發展表面黏着加工能力,Hindalco準備進軍iPhone外殼,印度公司正與臺商合作以取得技術,臺廠則以合作切入印度市場,兩三年後,印度EMS將開始培養替代零組件供應鏈,臺廠將大量進入印度。

根據《財訊》報導,美國德州與亞利桑那州正逐漸形成不同供應鏈聚落,臺積電在亞利桑那佈局擴大,臺灣廠商將陸續進駐,蘋果的6000億美元美國製造大計劃,效應將在明後年逐漸成形。如何達成美國總統川普的政治目標,將是影響蘋果供應鏈發展的最重要議題。但無論如何,臺廠仍將在蘋果維持成本競爭力的挑戰中,扮演關鍵角色。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