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換帥難挽市值縮水,良品鋪子想“賣身”了

來源:界面新聞

曾經的“高端零食第一股”,或即將迎來“易主”時刻。

7月10日,良品鋪子拋出了一份關於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停牌公告。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公告發布之前,良品鋪子的股價已於當天漲停。

雷達財經梳理髮現,自良品鋪子創立以來,創始人楊紅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執掌着公司董事長的大印。但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良品鋪子已兩度更換董事長人選。

2023年11月,良品鋪子董事長這一重任,先是交到了另一位創始人楊銀芬的手中。到了今年3月,程虹成爲了新的接棒者。一個月後,楊紅春又重新擔任起公司總經理一職。

然而,在頻繁“換帥”的背後,良品鋪子的業績困局並未得到有效改善。2023年、2024年,公司營收連續兩年下挫,其歸母淨利潤則在下滑後直接轉爲虧損。僅去年一年時間,良品鋪子合計淨關閉589家。

進入今年第一季度,良品鋪子業績依舊沒有好轉的跡象。曾經市值超300億的零食巨頭,如今市值已縮水至不到60億元。而高層推動的改革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或許進一步加速了良品鋪子此番籌劃控制權變更的進程。

“高端零食第一股”,或將“易主”

7月10日晚,良品鋪子對外發布《關於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停牌公告》。公告顯示,因公司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良品鋪子稱,鑑於該事項正在洽談中,尚存在不確定性,爲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有關規定,經公司向上交所申請,公司股票自7月11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個交易日。

良品鋪子表示,公司將根據上述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待上述事項確定後,公司將及時發佈相關公告並申請公司股票復牌。

不過,雷達財經注意到,在此次發佈的公告中,良品鋪子並未透露其未來“新主人”的具體信息。

據良品鋪子此前發佈的年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爲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實際控制人爲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

截至去年末,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良品鋪子35.23%的股份,其一致行動人寧波良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2.99%。

天眼查顯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以及寧波漢旭藝園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爲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合夥人。

另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在良品鋪子的控股比例分別爲23.48%、8.95%、4.51%、2.5%。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良品鋪子籌劃控制權變更的公告於7月10日盤後發佈,但當天開盤不到半小時,良品鋪子的股價便觸及漲停。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13.71元/股,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10.03%。

就在前述公告發布後不久,良品鋪子再度發佈一則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一份監管工作函。而這則監管工作函的發出,正是因爲良品鋪子在重大事項披露前出現了股價漲停的情況。

據悉,此次監管工作函涉及的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般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以及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目前,良品鋪子的最新市值爲54.98億元,但相較此前一度超過300億元的高光時刻,其市值已縮水260多億元。

創業約二十載,近來頻頻“換帥”

作爲昔日的“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鋪子近段時間以來高層變動頗爲頻繁。雷達財經梳理髮現,自2023年11月以來,公司已兩度更換董事長人選。

公開資料顯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都是良品鋪子的創始人。在一同創業之前,楊紅春和楊銀芬都曾在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有過多年的工作經歷。

2005年,科龍被海信收購後,楊紅春選擇放棄優渥的薪資和待遇,毅然投身創業大潮,隨後他力邀楊銀芬、張國強等夥伴一同加入,共同開啓了良品鋪子的創業征程。很長一段時間裡,楊紅春一直執掌着良品鋪子董事長的大印。

然而,近年來公司業績面臨挑戰,發展遭遇瓶頸。在此背景下,良品鋪子試圖通過“換帥”爲公司注入新的發展活力。2023年11月,楊紅春將良品鋪子董事長、總經理的重任交到了好兄弟楊銀芬手中。

彼時,新官上任的楊銀芬在全員信中滿懷感激地表達了楊紅春對自己的信任,“老實講,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能將幾十億的身家託付給我,讓我全盤管理。我的內心,一直在要求自己,任何情況下,不能辜負這種超越兄弟情誼的信任!”

不過,楊銀芬接下的可不是什麼輕鬆的差事,他坦言,“當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僅是活得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爲了帶領公司走出困境,楊銀芬圍繞“強化業務創新,全面提升經營效率”這一核心主題,果斷啓動了新一輪改革。

爲此,他還不惜對良品鋪子“自砍一刀”,實施了公司成立17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降價行動: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主要集中在成本優化但不影響品質以及復購率高的零食上。

楊銀芬上任後,良品鋪子積極尋求變革,堅持產品差異化定位,對全品類產品啓動了“減法”升級,並開展精益管理措施,以求不斷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但反映在公司業績上,楊銀芬大刀闊斧的改革卻收效甚微。

最終,楊銀芬“下課”。在上任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過後,楊銀芬於今年3月請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楊銀芬從良品鋪子獲得的稅前報酬高達209.9萬元。對於此次人事調整,良品鋪子向媒體表示,該人事變動由董事會選舉決定,目的在於尋求更專業化的治理。

而接棒楊銀芬董事長這一職位的人選,則是此前在公司擔任董事的程虹,他還將暫時代行總經理職責。直到今年4月,身爲公司創始人的楊紅春又重新接下公司總經理的重任。

據悉,程虹出生於1963年3月,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曾在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獨立董事,還曾兼任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據良品鋪子方面介紹,2024年1月,程虹擔任良品鋪子戰略與發展委員會召集人期間,深入經營一線,完成對良品鋪子供應鏈體系門店終端模型、服務質量、經營模式轉型策略、品質價值觀的經營策略等方面系統研究和評估,在公司經營中得到了持續地應用。

頻換高層,難解業績困局

事實上,在高層頻繁人事調整的背後,良品鋪子的業績已在低谷中徘徊許久。

財報顯示,在2022年創下94.4億元的營收新高後,良品鋪子的營收便如坐上了滑梯一般持續下滑。2023年、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分別下降14.76%、11.02%,一路跌至71.59億元,這一數字甚至還不及公司2019年的營收規模。

深入剖析良品鋪子去年營收下滑的原因,主要系受市場及平臺流量影響,產品價格下降及門店數量減少。同時,公司在門店渠道對部分產品實施降價等策略。雖然這一策略調整促使門店客單數穩步提升,但對銷售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雷達財經瞭解到,去年,良品鋪子的直營門店數從上一年的1256家降至1033家,加盟門店數從上一年的2037家降至1671家,同比分別淨減少223家、366家。這意味着短短一年時間,良品鋪子的門店數合計淨減少589家。

而良品鋪子的歸母淨利潤表現,則更令人擔憂。這一指標先是從2022年的3.35億元下降46.26%至2023年的1.8億元。到了2024年,該指標更是進一步惡化,直接由盈轉虧,錄得0.46億元的虧損。

與此同時,良品鋪子的毛利率指標也面臨挑戰。去年,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同比減少1.82個百分點。分產品來看,堅果炒貨、果乾果脯、肉類零食、素食山珍、糖果糕點幾大板塊的毛利率無一倖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於去年並不盡如人意的盈利表現,良品鋪子解釋稱,主要系公司在門店渠道對部分產品實施降價策略,並通過供應鏈提效、精益生產改善、經營成本優化等方式提升經營效率。

2024年,公司正處於經營策略調整階段,降價對毛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因毛利率等變動,公司部分門店資產減值及存貨跌價準備增加,以上均帶來了淨利潤的下降,隨着公司對供應鏈及各項業務的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措施的穩步推進,預計調整效果將逐步釋放。

除前述原因外,良品鋪子提前終止了2023年員工持股計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公司對取消所授予的權益性工具在取消日做加速行權處理,將原來在剩餘等待期內應確認的金額立即計入當期損益。

同時,受業務規模下降及各地政府政策實施節奏的影響,公司去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同比下降較多。此外,2023年公司取得股權投資收益6000萬元,而去年無上述股權投資收益。

進入2025年,良品鋪子的業績仍舊沒有好轉的跡象。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再度下跌29.34%至17.32億元。同期,公司的歸母淨利潤依舊身陷虧損泥沼,且一個季度0.36億元的虧損便已逼近去年一整年0.46億元的虧損規模。

對此,良品鋪子解釋稱,一季度公司整體營收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縮,疊加消費分層等因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同比下降。

有分析認爲,楊紅春、楊銀芬、程虹輪番上陣,其核心目的之一正是爲了挽回公司頹軟的業績。但高層經歷頻繁的變動後,良品鋪子的一系列改革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業績也沒能得到有效的提振。此番籌劃控制權變更一事,或是良品鋪子管理層失去發展信心後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