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也“倒”在一碗粉上?

沉寂已久的休閒零食賽道,因爲良品鋪子被立案調查,而備受關注。近日,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武漢東西湖區市場監管部門發佈情況通報稱:有視頻博主提供關於東西湖轄區湖北良品鋪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涉嫌委託生產的“酸辣粉未檢測出紅薯澱粉”“桂香堅果藕粉檢測出木薯基因”線索。

圖源:@央視新聞微博

對此,武漢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表示,已立案調查,並依法依規處置。雖然良品鋪子對該事件迴應稱:經初步排查相關產品在我司及生產商於本年度進行的多批次送檢中,各項指標均合格,但是網友似乎並不買賬。

圖源:良品鋪子官微

據媒體報道稱,11月4日前後,“良品鋪子”也因爲滔天輿情、評論區罵聲一片,甚至短暫關閉了直播間、視頻作品的評論功能,相關藕粉、酸辣粉產品均已下架。

對於調查結果尚未公佈,良品鋪子卻着急關閉評論,網友也是議論紛紛。那麼,此番良品鋪子被指產品配料表造假,背後的真相如何?良品鋪子的當前發展又會受到何種影響?

“合格產品”被打假,真相即將浮出水面

據閃電新聞報道,該事件的起因是,曾打假“東北雨姐”的網紅@鬆哥打虎11月3日發佈視頻,稱自己在湖北武漢同另一打假博主@賞金獵人灰燼一起“打假”良品鋪子部分產品。主要發現的問題包括配料表涉嫌造假、藕粉摻雜木薯澱粉、酸辣粉內未檢測出有“粉”。

儘管網友舉報“良品鋪子”配料表作假有鼻子有眼,但是良品鋪子卻通過官方微博賬號就此事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排查相關產品在本年度的多批次送檢中各項指標均合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工作人員還出示了一份藕粉檢驗報告,顯示“樣品未檢出小麥、紅薯、木薯、玉米成分”。

圖源:閃電新聞,網絡截圖

只是,良品鋪子過往送檢產品的檢驗報告,能否代表目前在售、並被銷售者舉報的產品的品質,卻需要打一個問號。換句話說,涉事產品配料表到底有沒有造假,並不是良品鋪子說了算。

據報道,武漢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已針對此事立案調查,真相如何,也將馬上水落石出。對於該視頻博主舉報良品鋪子的內容,網友普遍表示,證據充足有一定的可信度,反而是良品鋪子所謂的產品檢驗“合格”,卻值得推敲。

一方面,該博主發佈的視頻內容顯示,涉案產品確實來自良品鋪子官方旗艦店,且無論是購買還是送檢過程都全程可以追溯,而且相關取證也經過了公證。

圖源:網絡截圖

另一方面,雖然良品鋪子出具的檢測報告,相關產品過往的檢測是合格的,但是其出具的報告顯示,藕粉的生產時間是7月21日。

而博主所舉報的產品的生產日期,在7月1日之前。雖然此後良品鋪子也拿出了批號爲“2024-3-10”的藕粉檢驗報告,但是依然難以證明,該博主所反饋的配料表問題不實。

畢竟,目前食品提供“合格證”只是其出廠銷售的基本要求。但是事實證明,出廠被標記爲合格的產品,也經常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而且很多問題,可以被證實,是在出廠之前就已經存在。這也意味着,僅憑合格證,消費者難以判斷產品是否確實安全、合格。

因此,業內人士認爲,相關監管部門深入查驗其送檢過程、檢測方式等是否符合規範,也顯得尤爲重要。而在配料表是否造假這個問題上,舉報方與品牌方各執一詞,也終會因爲市場監管局的調查結果浮出水面。

否認造假卻產品下架、關閉評論,良品鋪子難逃質疑

據良品鋪子官方表示,公司將對調查工作做好配合,相關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不過,事發之後,良品鋪子的一系列操作,卻讓其難免遭到網友質疑,輿論風波也再度升級。

例如,良品鋪子在公告中還提到:本次事項相關產品2024年1至9月收入佔公司收入的比例很小。這似乎也在暗示,相關產品即使配料表信息不實,也不會帶來大面積的影響。

此外,據界面新聞11月5日晚間報道,良品鋪子官方旗艦店中,淘寶店鋪的酸辣粉和藕粉顯示商品售罄,京東和抖音店鋪無法搜索到這兩種商品。對於商品下架原因,旗艦店客服表示:“這個渠道產品是因爲售罄而下架”。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此前打假博主公佈的視頻還顯示,團隊人員在和市監局工作人員一起開會時遭相關人員鎖脖、搶奪拍攝設備,後續雙方被帶到派出所進行詢問筆錄,博主表示“對於‬打‬我們‬、搶奪‬器材‬的‬這些人‬,不‬調解‬以及‬和解‬,只要求‬公正‬的‬態度‬解決‬此事‬。”

圖源:閃電新聞

如果這段視頻內容屬實,也難免讓人想到網絡上那句流行語,這是“不解決問題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對此,官方客服也表示“對於視頻中的不實言論公司已向相關部門反饋,堅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但是到底誰是誰非,除了最終的調查結果外,網友心中,也各有自己的一杆秤。

例如,此前的11月4日,受此事件影響,大量網友涌入“良品鋪子”直播間,目前多個相關直播間已關閉評論。期間,良品鋪子的股價也有小幅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鋪子除了此番受到配料表作假的質疑外,此前也頻繁因爲食品安全問題,而登上熱搜。

例如,早在2021年,良品鋪子就因“”雞肉腸長蛆“的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更離譜的是,一根爬滿蛆蟲的雞肉腸被網友曝光後,品牌方竟然提出賠償1000元,並強勢要求消費者刪帖了事,一頓操作之下,素有“高端零食第一股”之稱的良品鋪子,成功登上微博熱搜。

彼時,南方都市報、人民資訊(人民網旗下賬號)等權威媒體,均發表了相關社會評論。該網友更是對其強制要求其刪帖刪評,而憤憤不平。

相關微博的評論、轉發量更是高達5位數。對比此番良品鋪子對待提出問題網友的態度,可謂如出一轍。

圖片來源:微博

據瞭解,在本次事件發生後,良品鋪子也被網友“罵上”了熱搜。例如,有網友冷嘲熱諷一般的表示,良品鋪子真有良心,專坑有錢人,因爲窮人根本買不起。

也有網友將該類問題歸結爲監管問題。例如,有網友表示,送檢的產品合格與消費者買到的產品是否合格,根本就是兩回事,要徹底解決,還得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的監管着手。

圖源:社交媒體網友評論

也有網友表示,該類事件因爲博主曝光才引發關注,本身就十分搞笑。爲什麼國家可以大力整治電動車。但是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卻要等到博主曝光才能引起重視?

社交媒體網友評論截圖

由此可見,目前良品鋪子的系列操作,多少有一些“此地無銀三百兩”、做賊心虛的意味。而聯想到此前其面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方案,其對本次配料表事件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也就並不奇怪了。紙終究包不住火,事實與真相到底如何,或許真的還需要讓“子彈再飛一會”。

輿論風波下,業績表現堪憂

企業的財務狀況,就是企業發展的晴雨表。而一家企業對待市場、消費者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在其品牌形象與業績表現上,得到體現。

近年以來,在以鳴鳴很忙爲代表的量販零食企業的衝擊下,傳統的休閒零食巨頭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品牌,也感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

尤其是良品鋪子,在其營收、淨利潤增長逐漸放緩後,也從2023年開始,陷入營收、淨利潤水平雙雙下降的尷尬狀態。

例如,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達到80.46億元,較去年下降了14.76%;歸母淨利潤顯著下滑,同比下降五成至1.8億元,而扣非淨利潤更是減至僅0.65億元,同比下降了68.82%。而時至2024年第三季度,良品鋪子前三季度的營收淨利潤,也雙雙下滑。

良品鋪子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良品鋪子發佈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80億元,同比下降8.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39.03萬元,同比下降89.86%。

百度股市通:良品鋪子財報截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休閒零食巨頭三隻松鼠,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71.69億元,同比上升56.46%,歸母淨利潤3.41億元,同比上升101.15%。

由此可見,良品鋪子在傳統的休閒零售玩家中,已經明顯掉隊。而在量販零食品牌日漸崛起後,良品鋪子還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尤其是量販零食品牌的高性價比優勢,更是對良品鋪子等品牌的“降維打擊”。因此,良品鋪子在其產品競爭力、品牌力都存在明顯不足之時,其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維持自己的江湖地位,也是一個未知數。

無論這次配料表“打假”事件是一場烏龍事件,還是確有其事,消費者都十分期待,良品鋪子能夠敬畏市場、尊重消費者,並正視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不僅能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也能讓企業的發展蒸蒸日上,而不是在業績接連下滑之時,選擇“躺平”、“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