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教師流動率高 基層教師盼同校綁6年規定鬆綁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6日出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公聽會,聽取各界對偏鄉教育制度與實務困境等議題的意見。(黃世麒攝)
偏鄉地區教師流動率高,容易造成教師荒,甚至出現無證代理教師成爲偏鄉教育主力。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舉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公聽會,臺東縣寶桑國中老師辜鴻霖表示,同一偏鄉學校連續服務6年以上,才能介聘到其他學校,且要任職滿8年,才能拿到久任獎金,建議應把偏遠學校服務總年資累積計算,不要限制在同一學校。
辜鴻霖指出,教師荒是整體教育體制問題,目前偏鄉師資制度着重留人思維,須在同一偏鄉學校連續服務6年以上,才能介聘到其他學校,且要任職滿8年,才能拿到久任獎金。但實際上老師可能因家庭、健康等因素,在不同偏鄉學校服務,造成偏鄉連續服務年資中斷,所以不敢去偏鄉任教,建議偏遠學校服務總年資累積計算,不要限制綁在同一學校。
屏東縣僑勇國小教師吳家儀2019年開始在偏鄉代理,爲取得教師資格,讀完研究所,並修習教育學分,還花半年實習,直到今年才考取正式老師,從無證代理教師到當上正式老師至少要花4年,期間沒有收入。
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蔡其曄表示,要解決偏遠地區學校的師資留任問題,應該要培育在地的人才,像是離島所謂的師保制度。因爲在地的教師,除了更熟悉、本身即有地方的連結,更有來自在地社羣的支持。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表示,教育部每年投入40億,包含補助地方政府增置專任教師、推動公費生、開設偏遠地區學士後專班、提供久任獎金,及補助藝文、體育設施等硬體改善,今天公聽會各方建議會納入未來草案參考,並預計8月中旬在臺中舉辦偏鄉教育會議蒐集意見,會努力盡快提出修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