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北市砸上億亂蓋 行家:蔣公都要跳起來!
▲2024年3月,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左)、國發會主任秘書張朝能(右)等人一同見證草山御賓館上樑儀式,如今卻爆出宣傳影片把蔣介石在「草山行館」的生活軼事「嫁接」到草山御賓館,外界批評簡直貽笑國際。(圖/翻攝自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
圖文/CTWANT
臺北市市定古蹟陽明山「草山御賓館」現正修復中,市府不只向文化部要了新臺幣上億元經費,更打出市長蔣萬安阿祖「蔣介石」故居名號,打算在2026年重新開張。然而御賓館還沒修好,文化局撥了百萬搶先釋出的「再見草山御賓館-重生part1」紀錄片卻漏洞百出,文史工作者直指,影片不少「蔣公事蹟」根本發生在二公里外的「草山行館」,文化局砸大錢還「馮京當馬涼」犯這種低級錯誤,實在誇張。
25日,陽明山上陽光四射,卻仍是乍暖還寒,師大兼任助理教授、文史工作者蕭文傑帶着記者沿陽金公路轉入湖山路小徑,抵達北市陽明山「草山行館」旁保七總隊停車場,「這就是蔣介石倉徨來臺的棲息處」他指着眼前這片風景,介紹了時任省主席陳誠替狼狽轉進臺灣的蔣介石找的「復行視事」之處,即使蔣介石在1950年搬入落成的士林官邸,每到夏天他和侍衛羣仍會上山避暑,加上當時臺美關係緊密,時任美國駐臺大使藍欽(Karl Lott Rankin)也住在這,因此成爲當時機關要地,其上的保七總隊停車平臺,更是多年來謠傳爲「落跑」用的停機坪,可見蔣介石非常倚重此處。
蕭文傑說,這段歷史卻被「嫁接」到了「草山御賓館」介紹影片中,北市文化局在影片直指,蔣介石在「草山御賓館」住了10年後便搬下山到士林官邸,不僅時空錯置、地點也根本搞錯;至於「草山行館」內的文字描述也是漏洞百出,比方看板寫到,日本裕仁(ひろひと)皇太子來臺時,前往陽明山歇腳的招待所明明是「草山御賓館」,反而在行館海報被寫成下榻「草山行館」,這種「竹蒿鬥菜刀」亂象多年,「到底怎麼驗收的」。
▲1923年日本裕仁(ひろひと)皇太子旋風式訪臺,在陽明山地區的「草山御賓館」也曾逗留,如今臺北市政府卻將不少「草山御賓館」和「草山行館」軼事搞混,學者批評實在不用心。(圖/資料照/CTWANT提供)
北投文史工作者楊燁則介紹,位於中山樓旁的臺北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當初建造目的就是要接待日本裕仁皇太子,其內包含洋館與日本式二棟建物,庭園景觀也是走純日本風,在二次大戰後,著名建築師王大閎重新設計並增建洋房,後來成爲了時任考試院院長、孫中山長子孫科居所。在馬英九擔任臺北市長時期,時任文化局長龍應臺加了個鐵棚,號稱讓草山御賓館「風華再現」喊出成爲陽明山文化地標,沒想到過幾年鐵棚卻把整棟建築給壓垮了,索性荒廢多年實在不堪。
▲臺北市「草山御賓館」在馬英九市長時期曾裝上鋼棚保護,但仍難以抵擋風吹日曬雨淋而壓垮。如今刻正如火如荼整修中,預計2027年有望以嶄新面貌對外開放。(圖/CTWANT提供)
楊燁說,如今循着保留的「測繪圖」如火如荼地重建,有望全區復刻,文史工作者當然樂觀其成,但「蔣介石真的沒住御賓館十幾年」對於宣傳片就開始胡謅,他直呼對復刻品質「很難樂觀」。
蕭文傑也抨擊,多年來北市文化局在草山系列文資中,「誤植」、「錯置」案件不少,其實學者早就「有嘴講到無爛」,沒想到北市文化局嘴上說檢討,新的活動卻依舊錯誤百出,何況蔣萬安「打着阿祖(蔣中正)名號上位」,卻仍放任底下局處顛倒歷史,值此清明掃墓季「蔣介石都要跳起來了。」
在地湖山裡長李秋霞則強調,「草山行館」纔是蔣介石上山「第一選擇」,在地居民都尊稱其爲「老先生」,每到端午過後「八槍八炮」都會隨着蔣介石上山,進一步在草山行館與周邊房屋駐守,直到中秋節才下山,其餘冬、春二季,草山行館則開放在地居民進出甚至居住,自己兒時也常當成遊戲場,蔣介石在山上的落腳處就是「草山行館」,若硬把草山御賓館湊進來,只能說「太不用心了。」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則迴應,針對「再見草山御賓館-重生part1」影片與草山行館內標示錯誤,已立即撤下相關錯誤內容,也會深入檢討內部作業流程並追究相關責任,感謝外界指教。文化局官員說,「草山御賓館」宣傳宗旨在於推廣文化資產、增進大衆認識,並沒有針對特定歷史人物或標的,外界聚焦在「蔣介石」生活起居實有誤解,未來會確保公開資訊更嚴謹呈現,提供民衆正確且完整的歷史詮釋。
延伸閱讀▸ 竹篙湊菜刀2/草山行館商業化遭疑走味 行家批刪凍預算擾護文資▸ 俄烏流彈1/這兩國打架波及工具機廠 政府口頭一句「賣去俄國後果自負」業績歸零▸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