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聲聞妻輕生崩潰 醫示警「2類高風險言語」須介入
▲彭振聲交保後離開。(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捲入柯文哲京華城容積率弊案,今(1日)上午準備開庭時,接到太太輕生死亡的噩耗的電話,突然情緒崩潰,當場哭吼「我不想活了」。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這類語言表達絕對需要高度警示,包括「表示想要消失或死亡、表達極度自責或無望感」。
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捲入柯文哲京華城容積率弊案,今突然接到至親噩耗的電話後突然情緒崩潰,當場哭吼「我不想活了」、「我是被冤枉的,國家怎麼變成這樣?」警方證實,人在高雄的彭振聲妻子在今早9點01分輕生,確定已經死亡。
針對此事,專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這類語言若出現在突發性重大創傷(如配偶自殺)後,更可能意味着當事人正處於急性創傷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也可能會邁向複雜性哀傷反應或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
楊聰財也列出高度警示言語,第一種是「表示想要消失或死亡」,如「我不想活了」、「活着沒有意義」、「如果我死了就好了」,第二種是表達極度自責或無望感,如「都是我害的」、「我沒有資格活着」,若當事人語言反覆出現絕望、自責、想死的話語,應視爲高風險,建議立即介入。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