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王公賜好籤 湖西蕃薯籤玩出創意

湖西鄉公所5日上午在老人活動中心舉辦「王公賜好籤(蕃薯籤)─抽好籤呷好籤」活動,圖爲蕃薯籤古早味手作「籤杯(謙卑)」實作。(許逸民攝)

澎湖縣湖西鄉公所5日將信仰結合食農,文化融合教育,把蕃薯食材,透過親子的削皮與拋絲、曬蕃薯籤等體驗,重溫早年阿公輩的蕃薯籤作法與吃法;且在地文化創意再升級,把蕃薯籤包裝成像籤詩商品,除作爲明年元宵廟宇乞龜獎品外,也會對外販售。

湖西鄉長陳振中表示,這不僅是一次地方創生的文化實踐,更希望透過傳統信仰與飲食的連結,重新喚起人們對「社區」的認同與參與,活絡社區,也讓年輕一代透過親身體驗,瞭解地方語言與歷史的重要性。

湖西鄉推展「食農教育」不遺餘力,繼去年推展扒紅蚵、採蔬菜的山海食旅生態體驗和跨村交流後,今年初還透過鄉立幼兒園大班舉辦「食農教育創意年菜園爐」活動,並由鄉長陳振中化身「阿中師」,運用孩子們種植的青蔥,結合其他在地食材,下廚烹調佳餚。

現在更輔導尖山社區與尖山顯濟殿共同舉辦的「王公賜好籤(蕃薯籤)—抽好籤呷好籤」活動,指導蕃薯籤古早味手作「籤杯(謙卑)」及品嚐點心佳餚,推廣在地食材,實踐食農教育精神,巧妙結合尖山社區深厚的信仰文化與傳統飲食特色,透過「抽籤」祈福與「呷籤」(吃蕃薯籤)的創意雙關,呈現一場寓教於樂、充滿人情味的文化盛宴。

依據農業部「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記載,過去要吃到米飯很不容易,但是三餐都吃蕃薯讓人覺得很膩,所以長輩爲了避開小孩只盛白米不要蕃薯,會將蕃薯籤和白米一起煮,讓小孩不好挑。然而現在物換星移,蕃薯因量少而比米貴,營養價值又更高,蕃薯籤粥反而是老一輩人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