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臺幣飆漲 增加臺灣經濟必須轉型的壓力

針對新臺幣匯率快速升值,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強調:央行不會操縱匯率,且近年來臺灣亦未被列爲匯率操縱國。 記者許正宏/攝影

【彭博】-- 臺幣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極端漲勢且料將繼續升值,引發外界對這個最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體之一必須調整成長模式的呼聲。

幾十年來,臺灣小心翼翼地管理臺幣匯率,有助於其經濟轉型成爲世界出口重鎮之一。但由此產生的經常帳盈餘一再引發華盛頓的疑慮,美國財政部一直將臺灣列爲匯率操縱的觀察名單。

臺灣一些企業高管、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認爲,匯率走強可能成爲刺激臺灣經濟轉型的動力,以專注於促進內需、創新和高附加價值的生產。

臺幣週三持續穩定,先前則創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大兩日漲幅。電子顯示器製造商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指出,臺幣在1990年代初的類似升值,帶來了「很好的轉型」,推動了臺灣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他說,臺灣應趁這波升值契機思考產業下一步轉型,往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方向前進,例如AI應用。

電腦和通訊設備製造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週二在臺北的一次活動上說道,臺幣升值也將增強民衆的消費能力,進而拉動內需。

學術界多年來一直呼籲,重新思考維持弱勢臺幣的政策,他們認爲該政策導致經濟失衡,雖然有利於出口,卻抑制了企業向價值鏈上游發展的動力,使企業只能依賴低成本的生產模式,並壓低了臺灣勞工的工資。

臺灣總統賴清德上個月也提到,海外投資應該鎖定全球北方國家,而非中國大陸。他說,臺灣應利用每一次地緣政治經濟變動時刻,推動適合國家發展的方向。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臺幣走強,加上川普總統放話要徵收的關稅,可能爲加速迫切需要的改革提供機會。該官員表示,這可以幫助逐步淘汰低價值製造業,並將資本重新轉向研發以及其他更具競爭力的領域。

它還可以幫助本地企業吸引外國人才——這一點在臺灣人口老化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臺幣最近的升值態勢會持久多久仍有待觀察,但一些市場觀察家認爲,臺幣還有進一步大幅升值的空間。臺幣兩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約爲6%,令交易員措手不及,並促使央行緊急召開記者會,警告不要進行投機活動。

臺灣《商業週刊》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臺幣兌美元匯率可能需要從上個月底的約32升至高達13,隨後臺幣出現波動。在臺美舉行貿易談判的背景下,最初的市場傳聞逐漸演變成出口商、散戶和資產管理公司爭相拋售美元資產的現象。

儘管臺灣政府強調,在上週結束的第一輪談判中,美國並未要求臺幣升值,但未平息外界的臆測。

研究公司East Asia Econ的創始人Paul Cavey表示,臺灣可以預期,以臺幣升值換取減免關稅。他說,白宮已明確表示,匯率操作是貿易壁壘。即使美國上屆政府,也將臺幣視爲一個問題。

原文標題Taiwan’s Currency Surge Steps Up Pressure for Economic Overhaul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2025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