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揚馬,賽前要做好準備 跑步愛好者兼骨科專家來支招
2025年揚馬即將開賽,衆多報名成功者早已摩拳擦掌。曾完賽多場馬拉松的揚州東方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顏斌提醒,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每一位參賽選手都要懷有敬畏之心,只有做好系統性的準備,才能安全完賽、享受賽道。
“3+1”訓練法
顏斌介紹,報名成功的市民首先要提前做好科學的訓練,做好跑量的積累。跑量積累遵循“10%原則”,對於新手來說,系統訓練最好從賽前3個月開始,首月的周跑量控制在20—30公里,每週增加不超過10%。對於已有半馬經驗者可參考“3+1”訓練法:3周逐步提升跑量,第4周減量恢復。最後兩週減量30%—50%,讓肌肉充分修復。在跑量積累過程中,還要做好長距離訓練。至少完成3次30公里以上長慢跑,配速比目標馬拉松配速慢30—60秒,重點培養耐力而非速度。
“通過交叉訓練,提升綜合能力。” 顏斌認爲,每週要安排1—2次非跑步訓練,例如游泳、騎行、瑜伽等。在備賽過程中要警惕過度訓練信號,當出現持續疲勞、靜息心率升高10%以上、睡眠質量下降時,應立即調整訓練計劃。
裝備十分重要
傷痛是許多跑步愛好者揮之不去的陰影,特別是全馬、半馬這種長距離比賽,有些參賽者容易受傷。究其原因,在於下肢肌肉及力量的不足,肌肉不能充分地保護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對於力量的訓練,顏斌給出兩個簡單且快速見效的方法:一是深蹲,通過深蹲可以鍛鍊大腿肌肉;二是提踵訓練,通過踮腳尖把腳後跟擡起,這個動作有助於我們鍛鍊踝關節和小腿後方肌肉的穩定性。
細節決定成敗,顏斌認爲,參賽時的裝備同樣十分重要。首先是根據個人習慣穿戴帽子、眼鏡、袖套、運動手錶、速乾衣褲等。最需要提醒的,是要挑選一雙寬鬆合腳的鞋子,業內講究“寬鞋緊襪”,襪子要稍微緊一點,鞋子要比日常鞋大半碼,腳趾前留1釐米空隙。如果是新跑鞋還需要磨合期,新鞋需累計完成50公里以上的適應性訓練。
最後要說的是賽前飲食的安排。顏斌認爲,賽前飲食的安排,蘊含將能量儲備的智慧。
通訊員 張旭 記者 李曉明
賽前7天飲食策略
●第7天—第4天:逐步增加碳水比例至65%,每餐添加1份根莖類食物(如紅薯、山藥)。
●第3天—第1天:執行“碳水填充法”,每日攝入7—10克碳水/公斤體重。
●賽前12小時:避免高纖維食物(如韭菜、金針菇),晚餐選擇易消化的白粥+清蒸魚等。
●賽前3小時:攝入300—400大卡,如全麥麪包2片+香蕉1根+含鹽花生醬。
●賽前1小時:補充快碳(如能量膠1支+運動飲料200亳升)。
●賽中補給:每45分鐘補充30—60克碳水(約1支能量膠+2顆鹽丸)。
★注意:提前測試補給品,避免使用陌生品牌引發胃腸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