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別亂吃!醫師點名10大傷腎壞習慣 最嚴重恐加速腎功能惡化

宵夜吃泡麪可能導致發胖、影響睡眠、消化不良、增加腎臟負擔等問題。示意圖/ingimage

泡麪方便、便宜,是許多人半夜解饞的好選擇。根據統計,臺灣一年消費約9億包泡麪,平均每人一年就吃下38包。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如果吃的方式錯誤,長期下來可能讓腎臟超載,甚至加速腎功能惡化。

洪永祥在臉書粉專上分享,泡麪面體多經油炸處理,調味料含有大量鹽分、劣質油脂與人工添加物,短期雖無明顯症狀,但長期累積會造成血壓升高、腎臟過濾壓力增加。根據《JAMA》2016年研究,高鈉飲食與慢性腎臟病死亡率有顯著相關。

他點出「10大錯誤吃法」:包括把湯喝光、天天當正餐、加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品、搭配含糖飲料、不吃青菜、一次吃兩包以上、吃過期泡麪、熬夜宵夜吃泡麪、煮到過爛,以及當下酒菜。這些習慣可能引發血壓升高、代謝症候羣、血管鈣化,甚至造成腎臟受損。

洪永祥強調,泡麪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吃得更聰明。他建議遵守三原則:減少湯汁與調味包、搭配天然食材(青菜、雞蛋或豆腐)、控制頻率,一週不宜超過兩次,如此才能降低對腎臟的壓力。

「泡麪是偶爾的享受,但不能當日常主食」,洪永祥提醒,想要既滿足口腹之慾,又顧及健康,記得動手加料、適度節制,纔不會讓腎臟提前報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