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20次醫院也不檢查!23歲女「上網買自篩」驗出腸癌 裝設人工肛門
英國一名23歲女子米莉・坦納(Milli Tanner)2021年開始出現腹痛、背痛與血便等症狀,至少看過20次醫生,醫護人員認爲只是腸躁症、痔瘡或月經問題,甚至告訴她「妳太年輕,不可能是癌症」。示意圖/ingimage
英國一名23歲女子米莉・坦納(Milli Tanner),2021年開始出現腹痛、背痛與血便等症狀,至少看過20次醫生,醫護人員認爲只是腸躁症、痔瘡或月經問題,甚至告訴她「妳太年輕,不可能是癌症」。無奈之下,她自行上網購買「糞便免疫化學檢測(FIT)」工具,結果呈現陽性,但公立醫院仍要求排隊等候長達60周,等確診時已是第3期大腸癌。
根據《BBC》報導,米莉最一開始出現症狀時年僅19歲,在英格蘭伍斯特郡擔任清潔工。她表示,從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間,至少有13次拜訪家庭醫師、1次急診及多次電話諮詢,仍被告知可能是飲食或酒精刺激導致,她甚至拿出血便照片向醫師求助,依然未獲重視。
之後,米莉決定自行採購FIT檢測工具,該測試能檢出糞便中微量血液,協助早期發現腸癌。結果爲陽性後,她再次帶報告求診,雖獲轉介做大腸鏡,但因年齡不符「高風險族羣」,被排入普通等候名單,需等待約60周。直到院方重複檢測、再次呈陽性,才被列爲「急件」。確診時,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病情進入第3期。
米莉後續接受化療、放療與手術,並裝設永久人工肛門。她透露,近期CT與大腸鏡檢查顯示體內已無病變,目前康復良好,她呼籲年輕人「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身體直覺,持續追問,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
英國青少年癌症信託(Teenage Cancer Trust)指出,許多年輕患者面臨延誤確診的情況,「癌症雖罕見,但不應因年齡被排除在外」。英國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最新數據也顯示,自1990年代以來,24歲以下族羣腸癌發病率上升74%,專家呼籲政府檢討相關篩檢指引。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