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運動部端出具體性平政策 綠委:走出過去體育署只重奪牌政策方向
▲「重視運動兒少、性平要行動運動部落實平權第一步從『臺灣女孩日』開始」記者會。(圖/記者湯興漢攝,下同)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10月11日爲「臺灣女孩日」,民進黨立委陳培瑜、黃捷、陳秀寶、吳沛憶、蘇巧慧、吳思瑤與臺灣運動好事協會執行長劉柏君、臺灣女足工會副理事長許翊筠今(9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運動部應走出過去體育署只重奪牌的政策方向,透過預算與編制更具體提出關於兒少與性平的政策作爲,並期盼在今年年底前能看到運動部正視成立關於兒少、性平、人權等諮詢機制。
劉柏君表示,在運動性平政策的行動上,雖然運動部的前身體育署與許多單項協會過去即共同簽署過布萊頓宣言,然而在落實上這幾年其實並沒能看到體育署有更多具體作爲。
許翊筠則說,臺灣女足這2年許多的發聲,凸顯出臺灣運動場域決策機制的性別失衡與對兒少、女性球員不友善的困境。例如中華足協是臺灣目前少數沒有民主參與機制、同時也沒有女性擔任理事的單項協會,在衆多女性足球運動政策上,許多不合理決定都需要民間用更大的力量自救;而同樣的困境也出現在其他臺灣的女性運動項目。
立法院體育政策連線會長陳培瑜表示,性別、兒少、人權,是過去體育署在施政上最不被重視的角落。甚至,當地方政府都開始把運動性平推動作爲獨立獎項頒發的現在,過去體育署就是抵死不從,更不要說體育署過去在決策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在考慮何謂「兒少最佳利益」,彷彿只要出了問題,跟教練、校長協調完,孩子的感受就不再需要被考慮;期盼運動部長李洋能以行動面對目前存在在體育界中的權力關係,讓臺灣運動發展真正能走向現代化。
立法院女子運動外交促進會長黃捷指出,運動不只是促進女孩健康與經濟平等重要工具,更是推動性別平等重要途徑;當女性運動員獲得更多支持、在賽場上展現實力時,將帶動更多女孩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爲領導者。
蘇巧慧表示,根據2024年國人運動現況調查,營造出安全、性別友善的運動環境,是提升女性規律運動意願的重要關鍵。因此,未來將從三大方向,期望透過政府力量,提高女性規律運動的意願。包括:活用公有運動場館空間,參考民間經驗,在合適場域設置女性專區;增加公有運動場館開設的課程數量,增設女性專班、女性優先等班別;呼籲政府冠名贊助女子球隊,並鼓勵企業共同投入經營,爲女性運動員打造更完善的運動舞臺。
吳沛憶說,運動平權的議題出現在每位女孩的生活。IWG布萊頓暨赫爾辛基女性與運動宣言就提到,「女性在運動與體育活動上的參與度會受設施的健全度、多樣性與便利程度影響,特別是空間的安全與否」。
吳沛憶也提到,各部會都有「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去幫助各部會推動性平業務,但根據運動部官網,目前性平小組尚未組成,設置要點也尚在擬訂。因此,在性平小組的組成上,運動部可考慮將女子運動員納入,在學者專家跟團體外,也參考選手實際經驗,爲運動部性平政策提供諮詢。
陳秀寳期盼,運動部比照其他部會針對女性運動員、教練、運動學者研擬研究經費補助或相關組隊、培訓等福利措施,希望先從運動部做起,才能展現魄力,她因爲本會期擔任教文會召委,不排除安排運動部運動平權專報,希望督促運動部儘快落實相關措施。
吳思瑤表示,真正的運動平權不能只停留在象徵與口號,要具體落實在法規制度與資源分配中,過去運動場域長年被性別刻板思維所制約,女性在資源、能見度和決策結構中都處於弱勢位置,未來運動部應加強給予女性運動隊伍資源支持,各單項協會的治理將性別代表納入制度設計,強化運動場館的性別友善設施,並投入女性及全民運動科學專案研究,期盼運動平權能逐步落實、向下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