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若迪曝氣胸急手術 醫揭3高危症狀:1體型要注意
潘若迪自曝曾因氣胸,住院治療2周才康復。(艾迪升傳播提供)
61歲的藝人潘若迪總是給人陽光健康的形象,不過,他日前自曝在上有氧課程時,突然呼吸刺痛,勉強把上完課就醫,才發現是氣胸,肺部破了2公分的大洞,整整住院治療2周。醫師表示,氣胸有可能是外傷、手術所致,但也有可能是自發性氣胸,這特別好發於高瘦或吸菸男性,若有無法緩解的胸部悶痛、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要快就醫。
潘若迪在《11點熱吵店》節目中指出,多年前他在有氧課程教學時,突然一陣胸悶、呼吸刺痛,連一口氣都吸不上來,當時他勉強上完課,之後臉色發白趕緊就醫,經由檢查證實是氣胸,肺部破了2公分的洞,醫生隨即安排插管引流,住院2周才康復。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醫師杜承哲在醫院網站指出,氣胸是指肺臟和胸壁之間的肋膜腔有不正常的氣體,肋膜腔應是一個密閉的負壓環境,肺臟就像是一顆在裡面反覆充氣、泄氣的氣球,若這個氣球破洞,吸入的氣體不再侷限在氣球內,而是漏氣到密閉的肋膜腔中,便可能造成肺臟無法擴張、肺葉塌陷。
杜承哲指出,一般而言,當氣胸開始出現時,患者會感到胸部悶痛、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多數輕微氣胸的患者,只要稍作歇息,便可恢復與緩解,但嚴重者可能合併血胸或壓力性氣胸,這可能就有死亡風險,需就醫進行引流,或需開刀治療。至於氣胸的成因?杜承哲表示,主要可分爲以下4類。
好發於身材高瘦與吸菸男性,又可細分爲原發性氣胸與續發性氣胸。原發性氣胸,指沒有任何明顯外在原因,而是因先天遺傳或家族史,讓氣體自發性的從肺部外泄而出;續發性自發氣胸,則是因肺部疾病造成,包含氣喘、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致。
指空氣累積在肋膜腔裡,因未得到即時醫治,進而使心臟受到壓迫後,讓縱膈腔往另一側位移,同時壓迫到肺臟,出現血液流動困難的狀況,導致血氧與血壓急速下降,若延誤病情,恐發生昏迷等生命危險。
指胸口因車禍、肋骨骨折等外力傷害,使其出現嚴重傷口,造成肺臟損傷,產生氣胸症狀。
指患者在手術醫療過程中,造成氣胸狀況,例如肺部腫瘤穿刺取樣、肺部切片、肋膜液抽吸等較具高危險手術方式。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