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代理商換“新人” 春風動力計劃進一步加大墨西哥、泰國輸美產品比例|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4月21日訊(記者 汪斌)摩托車頭部企業春風動力(603129.SH)的出口前景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除了美國挑起的“關稅風暴”,網傳“春風動力和KTM結束了在歐洲總代銷合作”,該信息也牽動着數萬投資者的心絃。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春風動力境外營收佔比超過75%,其中北美洲、歐洲的營收佔比分別爲30.16%、26.63%。
在今日下午舉行的2024年度暨2025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春風動力董事長兼總裁賴民傑稱,“經與KTM友好協商,春風主動終止了KTM在歐洲五國代理銷售CFMOTO產品,目前,公司已基本確定新代理商,預計KTM代理終止後便可正式介入相關業務。公司有信心在新夥伴助力下,確保業務平穩過渡。長遠來看,此次調整將助力公司提升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KTM是一家奧地利摩托車製造商。自2013年開始,春風動力與KTM母公司PMAG一直保持着緊密的合作關係。2017年10月春風動力與KTM共同出資成立控股子公司“浙江春風凱特摩機車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FMOTO-KTMR2RMotorcycles Co.)”,春風動力在其中佔據51%股權。此外,春風動力還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和信直接持有PMAG約2%股權,進一步加強了雙方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
針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具體影響,賴民傑表示,關稅加徵不直接影響銷售,但會增加成本。公司墨西哥工廠在應對關稅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對墨西哥加徵關稅的毛利影響尚待評估。對比國內,一方面可以通過墨西哥工廠生產並向美國出口產品,降低關稅;另一方面,能夠更好響應市場需求,爲公司提供穩定的生產和供應基地,維護客戶關係和市場份額。
其透露,公司計劃進一步加大墨西哥、泰國輸美產品比例,同時提升墨西哥本土零部件開發及本地採購比例,增強供應鏈的彈性與成本競爭力。通過產能爬坡和精益生產管理,持續降低單位制造成本,有效對衝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
據悉,目前春風動力墨西哥工廠規劃年產量爲5萬臺,主要面向北美市場,產品線以U/Z產品爲主。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的HTS,墨西哥基地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被額外加徵25%關稅;泰國基地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被額外加徵36%“對等關稅”,但目前暫緩執行,僅適用加徵10%的“對等關稅”。
“美國是動力運動產品最重要的市場。”賴民傑強調,“儘管中美貿易爭端帶來諸多挑戰,但公司憑藉全球化佈局、技術創新和運營優化等措施,能夠有效應對風險,把握市場機遇。我們將繼續堅定看好美國市場,同時兼顧風險,把握好市場節奏,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去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賴民傑認爲,當前,公司佈局的全地形車、摩托車及電動兩輪車賽道發展空間仍然巨大。在此情形下,春風動力籌劃進一步提升產能。公司4月16日公告稱,擬斥資35億元在浙江桐鄉投建“年產300萬臺套摩托車、電動車及核心部件研產配套生產基地項目”。
據賴民傑介紹,桐鄉極核智能項目最主要用途以補充未來極核的產能,支撐未來極核業務的長遠發展。“建設週期預計到2027年上半年,公司將結合市場需求、技術迭代及資金投入等綜合因素審慎推進。”
對於投資者提出“桐鄉極核新工廠制定的產能目標年產300萬臺是否有些激進”的質疑,賴民傑回覆稱,從過往業績來看,極核業務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產品競爭力穩步提升,實現較高銷量增長具備較大可能性。年報顯示,春風動力極核電動聚焦高端電動出行領域,全力構築第三業務增長曲線。2024年,極核電動實現銷量10.6萬輛,銷售收入3.9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