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要求中企技術轉讓 陸外交部提「3個反對」

歐盟正在考慮強制在歐投資的中國企業向歐洲公司轉讓技術,陸外交部表達反對立場。(示意圖/Shutterstock)

針對歐盟考慮爲中國企業在歐投資設定技術轉讓的先決條件,中國外交部說,中國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強制技術轉讓、反對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爲名採取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

綜合外媒報導,歐盟正在考慮強制在歐投資的中國企業向歐洲公司轉讓技術,以作爲在當地營運的條件,此舉旨在提高歐盟的產業競爭力。

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措施將適用於尋求進入汽車和電池等關鍵數位及製造業市場的公司。擬議規則還將要求這些公司使用一定數量的歐盟商品或勞動力,並在歐盟境內爲產品增值。要求成立合資公司也是備選方案之一。

在歐盟委員會計劃於今年底就此議題提交一份綜合報告之前, 歐盟各國部長在輪值主席國丹麥主辦的會議上,討論了歐盟的經濟安全問題。

丹麥外交部長拉斯穆森在記者會上表示,歐盟在設定條件方面應該借鑑美國和中國的經驗。「如果我們讓中國投資歐洲,就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我們也進行某種形式的技術轉讓。我認爲我們還沒有完成這方面的討論,但我們面臨着新形勢。」

歐盟認爲, 中國受益於在中國的歐洲企業大規模技術轉讓,例如作爲市場準入條件,或強制與中企建立合資企業的規定而進行的轉讓。

歐盟貿易專員塞夫喬維奇表示,歐盟歡迎外國投資,但必須是「真正的投資」。

他指出,這意味着投資應在歐洲創造就業、在歐洲實現附加值並向歐洲進行技術轉移,「正如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時所做的那樣」。

塞夫喬維奇稱,多名歐盟部長已提出相關議題,現階段歐盟委員會須將這些訴求轉化爲具體原則與提案。

外媒指出,這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正值歐洲面臨關鍵時刻。受補貼的中國產品席捲歐盟產業,而北京的稀土出口限制可能對當地製造商構成威脅,但效仿中國的保護主義手段來反擊中國可能引發不滿,損害雙方仍然至關重要的貿易關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稱,中國支持中歐企業基於市場原則開展貿易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強制技術轉讓、反對干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反對以提升競爭力爲名採取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