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5:被“小聰明”害慘的樑崴,應該學習胡明昊這兩個特質
文/樑嘻嘻
offer5:被“小聰明”害慘的樑崴,應該學習胡明昊這兩個特質
一口氣補完第五季前四期,不禁感嘆,還得是《令人心動的offer》系列,總能讓人看到,這個世界並不只有艱難求生的蠅營狗苟,還是有真正優秀的人在爲了自我價值實現和確實的社會貢獻而努力。
即便那不是我,我也會爲這個世界依然有美好存在而好過一點點。
但實習剛剛開始,已經有人提前離場,樑崴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被踢館成功提前結束了。
很多人覺得,這一結果“大快人心”。
從各種方面來說,樑崴確實是首批8位實習生中較弱的一位,但大家對他的離開更多的是情緒反彈,覺得他屬於“活該”。
我倒是覺得,樑崴這個人挺有意思的,值得一寫。
他是一個典型的靠“小聰明”生存的人。
可這世上最害人的,莫過於“小聰明”。
因小聰明會讓人付出30%的努力,便可收穫80%的成果,在向下兼容的環境裡,小聰明可以收穫認可甚至崇拜。
這就是走捷徑。
但沉溺於小聰明帶來的短期高回報,往往不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比如沉穩、專注,可以說是時下流行的“長期主義”的天敵。
尤其是當樑崴離開舒適圈之後,當他成爲被“向下兼容”的對象的時候,那些曾經爲他帶來榮耀的小聰明,就變得很像一個笑話。
我們常說什麼大智若愚、大道至簡,真正的高智商與大智慧,往往是通過最樸素的方式實現目標。
無論是胡明昊、肖揚還是港姐,他們呈現出的成果,都是靠知識的積累和熟練運用度、邏輯的完整性這類紮實的基本功實現的,而不是靈光一現。
但顯然這種“靈光一現”,正是樑崴追求的效果。他認爲這纔是能被注意和關注的重點,這顯然是極大的認知誤區。
另一方面,優秀的人專注做事,小聰明總在揣摩人心。
所以在做案子時,樑崴尤其關注,自己能做到什麼是別人做不到的。
事實上,很多事都是需要優秀的人來共同完成,並不是靠一個人的“與衆不同”。
特別是,在面對比你更優秀的人和更有經驗的人的時候,那些小心眼簡直一覽無餘。
胡明昊已經足夠優秀了,面對更有經驗的王藝妍妤,第一反應並不是危機,而是覺得可靠可學習,如果胡明昊也一門心思想找點妍妤做不到的事彰顯自己,只能把案件搞砸。
細想想,這個節目組挺“壞”的,他們顯然發現了樑崴身上這種綜藝效果,只希望樑崴不要把這段經歷也當作一個捷徑。無論是儘早補足學業、及時調整職業規劃,還是藉機完成一定的人氣積累都爲時不晚,這纔是聰明的雙贏。
樑崴這樣的苗子,資質不差,他最應該提升所處環境,不是爲了鍍金,就該好好看看真正優秀的人都是怎樣紮下心來在無數次的重複中突破成長。
(本文插圖源自網絡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