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生轉折點 更年期必備生活處方
現代人平均餘命長,一生有三分之一都在更年期後,務必提早保養,醫師建議每週運動3次,每次50分鐘。圖爲教練指導女性長者運動。(本報資料照片)
女性停經前後,長達10年可能面臨更年期症狀,失眠、熱潮紅、肥胖接踵而來,身體的不適也帶來心理的考驗,甚至陷入孤獨感、憂鬱和焦慮。醫師給出「生活處方」,每週運動至少150分鐘、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都能幫助女性度過這個重要的轉折點。
臺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國泰醫院婦女醫學部生殖醫學科主任賴宗炫說明,連續12個月沒有月經,抽血檢查濾泡刺激素升高超過25mIU/mL和雌激素低於30pg/mL即可定義爲停經,而停經前後的1到5年稱爲更年期;臺灣女性通常在46、47歲進入更年期前期,月經週期變短,48歲開始月經週期又逐漸變長,2個月一次、3個月一次、半年一次,平均在50歲時停經。
當進入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明顯減少,可能引發一連串症狀。賴宗炫指出,最常見的是血管舒縮症候羣(VMS),包括燥熱、熱潮紅與夜間盜汗,經常從背部延伸至頭部,伴隨頭痛、頭暈、心悸與血壓上升,容易被誤診爲高血壓或心律不整,夜間盜汗也可能造成睡眠障礙,影響日常生活。
生殖泌尿道症候羣(GSM)也是更年期常見症狀,例如陰道乾澀引起性交疼痛、尿道感染、頻尿或漏尿。皮膚乾燥、骨質流失,甚至診斷爲乾燥症、骨質疏鬆,也是更年期女性常見困擾。
賴宗炫說,停經後也就是更年期中晚期,肥胖、三高等代謝症候羣風險浮現。另外,部分研究指出和失智症相關,目前尚無定論,但雌激素下降確實會影響腦部健康,同樣需要重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部主任張芳維指出,更年期可能陷入巨大心理壓力。例如晚上失眠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影響工作與人際關係,長期易產生孤獨感;熱潮紅症狀嚴重時,每天帶毛巾頻頻擦汗、身體忽冷忽熱,都使生活品質下降。不僅如此,體重增加等外貌改變,易讓女性自卑,若缺乏家庭支持或社交活動,憂鬱情緒更易浮現;記憶力與專注力下降可能讓人感到無助、自信心受挫;筋骨痠痛與骨鬆可能限制行動力,若骨折更會影響社交。
賴宗炫提醒,現代人平均餘命長,一生有三分之一都在更年期後,務必提早保養,建議每週運動3次,每次50分鐘、消耗至少150到200大卡,無氧和有氧運動互相搭配,例如重訓加跑步。飲食方面,每天應攝取80克蛋白質,建議地中海型飲食或亞洲型態飲食,每餐蔬果佔50%、蛋白質和澱粉各佔25%,並且少油、少糖、少鹽、少醃漬食物;多吃高鈣食物如牛奶、堅果、豆腐、蛋、肉類,亦可補充綜合維他命、葉酸、維他命D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