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想當「好主管」卻被嫌最壞?你可能誤會了領導的真相

努力想當「好主管」卻被嫌最壞?你可能誤會了領導的真相

在我還是新手主管的時候,我曾經很鄉愿。

因爲是所有主管中年紀最輕的,我很害怕被討厭,被發現是冒牌貨。面對曾經是我同事、或曾經是我主管的下屬有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指正他。

我努力奉獻、以身作則,不分日夜比所有人還認真,努力維持團隊和諧,以爲這樣就是好主管,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後來,有個總是情義相挺的同事忍不住跟我抱怨「那些擺爛的同事你不處理,卻把他們該做的事你拿去自己做、或要其他同事收尾,太不公平了!」

我才驚覺,自己成了同事眼中惹人厭的壞主管,自以爲圓滿求全卻無法賞罰分明,反而讓有能力的人想要求去。

當主管,真的好難啊。要兼顧績效和人氣,好主管該怎麼帶人才對呢?

《當上主管,難道只能被討厭?》彙集了前微軟人力資源總監的帶人智慧,我認爲有3個主管常犯的錯誤,很值得我們參考:

①   世界上有好主管與壞主管?

我們常以爲主管分爲兩種人,一種是好主管、一種是壞主管。

但其實壞主管很少真的是壞人,大多是意圖良善的好人,只是不自知的越過了好意圖與壞行爲的界線。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導致越線?要學習運用特定策略與工具來管理權力與壓力。

②   主管必須公私分明?

「我是來工作,不是來交朋友的」現在越來越多人把此奉爲聖經,只想處理「工作」和績效,不想處理「人」和情緒。

身爲主管,的確不需要介入同事的私事,但事實上我們在工作上就是普通人,各種事情與互動都會影響我們。

例如,面對組織整並可能帶來工作不確性時,與其跟同事誇口一切都會沒事的,更好的方式是,面對同事會感覺到的恐懼、不確定、疑慮,主管可以列出一份清單,然後和同事分享,讓他們相信主管可以同理,也考量過同事的處境。

接着,主管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最後坦率說出他所知道且獲准公開的事實和數據,盡力消除未知的不確定感。

③   批評指正才能幫助員工成長?

很多主管不習慣稱讚同事的表現,認爲表現好是應該的,做不好卻必須立刻指正。

長久下來,員工只會對主管更畏懼遠離,無限放大主管言論,把「你需要改變簡報技巧」擴大爲「你下個月要被扣薪了」。

對於指正下屬的方法,更專業的做法是「遵照五比一的比例」。

每給出一項指正性回饋,就要給予五項正面回饋。

當主管長期且持續提供大量精心措辭的正面回饋,即便員工得到批評,也會認知你是想幫助他們更好,而不是想要羞辱他們。

好主管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次次在跌倒後,仍選擇帶着溫柔與堅定前行的人。

所以,當主管真的不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我們纔有機會在一次次選擇與修正中,不斷鍛鍊自己的領導力。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主管,差別只在於你願不願意在跌倒後,繼續站起來。

真正的好主管,不是完美無缺的人,而是能讓團隊因爲有你,而看見更好未來的人。

=

【延伸閱讀】別再說你沒時間!她用高鐵通勤6年,考到國際證照、實力、作品全部升級

【延伸閱讀】每天睡前讀書給孩子聽,一個月後收到比「我愛你」更高級的讚美

【延伸閱讀】別再說自己不行:我用「不抱怨」活成想要的人生,也讓機會開始追着我跑

【延伸閱讀】捨不得用好東西的媽媽:不是捨不得用,是從來沒覺得自己值得用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贊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