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非館方講解爲文博熱錦上添花
戴先任
近年來,“文博熱”持續升溫,點燃文旅消費熱點,同時線上線下出現了大量有關文物古蹟的講解內容。然而,一些“假俗亂”的講解內容,不僅沒有闡釋好文化遺產價值,還對大衆的是非觀、價值觀、歷史觀等造成不良引導,短視頻平臺更成爲此類內容的“重災區”。
講解,是連接博物館與觀衆的一道橋樑。好的講解,既能有效傳播知識,又能給觀衆留下想象空間。如何解決相關問題,推動博物館講解服務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看,還是要着眼於滿足觀衆的多樣化、精細化需求,努力提高服務品質。
近年來,參觀遊覽博物館,到其他的旅遊目的地旅遊,越來越多的遊客都已不滿足於走馬觀花、拍照留念,而是更追求一種深度遊。像遊覽博物館,希望能深入瞭解文物展品背後的歷史故事等,這都需要專業的講解服務。一些館方提供的講解服務供不應求,或是講解不夠深入細緻,或是內容不是量身定製,這些都不能完全滿足遊客對博物館深度遊的需求,這就給非館方的講解提供了發展機會。
非館方講解亂象不少,比如“假俗亂”的講解就較爲嚴重。宣揚低俗、大談迷信、誇張媚俗等。另外,價格、質量都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像一些非館方講解員並不具備專業資質卻從事講解工作,有的非館方講解或研學機構虛假宣傳、貨不對板,誤導家長、學生及其他參觀遊客……
種種非館方講解亂象的存在,擾亂了觀展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更不利於文化的傳承,也帶壞了社會風氣。“假俗亂”的講解就是一大痼疾。有的非館方講解員會在解說詞中大量引用未經考證的野史來歪曲史實、戲說歷史,有的甚至講黃段子迎合少數遊客的低級趣味等。館藏文物更是成了一些非館方講解員戲說歷史、誤導遊客的道具。
“文博熱”近年來持續升溫,這也讓非館方講解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但是我們不能任由文博講解“假俗亂”現象繼續下去。“文博熱”不能被“假俗亂”講解“添鬼火”。
要叫停“假俗亂”講解,給“文博熱”清場,就要加強對這種亂象的整治力度,擡高講解的門檻。電商平臺應對活躍於平臺的文博講解加強管理,館方也有責任規範館內講解活動。
此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就要求,未經館方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確因工作需要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的單位,須提前5日提出申請,進行相應報備。故宮博物院則引進了第三方社會力量,從講解資質認定與管理上對非館方講解進行監管……館方通過對入館的非館方講解進行管理,也能有效防範非館方講解亂象對觀展秩序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好保障廣大遊客的旅遊體驗,保護博物館脆弱而珍貴的文化遺產。社會講解不能成“大雅之堂”的入侵者,而應是守護者。要讓非館方講解、社會講解爲“文博熱”錦上添花,而不能讓“假俗亂”講解給“文博熱”添亂。
不能忽視遊客對於文化深度遊的消費升級需求,要填補“講解空白”,提高博物館展覽服務水平,做好館方講解的工作,更好滿足遊客的講解需求。博物館要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提供更多、更優、更專業的館方講解服務等,提升文博講解水平,進一步擠壓文博講解“假俗亂”亂象的滋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