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小——大風過後各地加強管理保障農業生產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小——大風過後各地加強管理保障農業生產

新華社記者胡璐、郭雅茹、劉金輝

“大風過後,我們第一時間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受災作物進行查勘,引導農戶做好災後恢復工作。”14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站長邢慧君說。

截至目前,圍繞糧食、蔬菜、果樹等,衡水市已部署開展了從前期防災準備到後期管理以及保險理賠跟進等全方位措施,努力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

4月11日至13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北方出現歷史同期罕見大風暴雪、南方迎來今年最強降雨風雹天氣。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和各地反映,此次冷空氣影響範圍廣、風雨強度大、極端性強,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此輪極端天氣,一方面加強防範預警,安排專人應急值守,每日調度反映災情,分析研判影響,並下發通知組織各地防範應對不利天氣影響。災害發生前派出工作組赴河南、安徽等省指導落實防風加固、防寒保暖等防範措施。

另一方面推進科學抗災,強化指導服務。組織專家制定蔬菜、果樹等災後恢復生產技術意見。災後及時派出科技小分隊赴山西等重災區指導落實肥水管理、設施修復等災後措施。

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各地強化災前防範、災後科學管理,全方位應對極端天氣挑戰。

河南在4月11日至13日遭遇了大風襲擊,最大風力達到15級,40個國家站最大風速達到或突破4月曆史同期極值。

周口市扶溝縣是蔬菜種植大縣,全縣設施蔬菜面積達15萬畝。據該縣蔬菜發展服務中心統計,受此次大風影響,該縣205座蔬菜大棚受損,大棚蔬菜受損面積1500多畝。

該縣在4月11日向全縣蔬菜種植戶發出通知,提醒廣大種植戶對蔬菜大棚採取加固、封口、增加支撐等措施應對大風天氣。大風過後,該縣派出多支專家隊伍對受損蔬菜種植戶進行指導,彌補損失。

防範果樹受災是此次應對極端天氣的另一重點。受強冷空氣侵襲,河北省武邑縣遭遇極端大風天氣,正值花期的6000畝紅梨生產基地面臨考驗。

武邑縣農業農村局迅速啓動應急響應,通過短信、微信公衆號、農村廣播等渠道全天候發佈大風預警,同步推送果樹防風技術指南,指導農戶開展枝幹修剪、鋼絲加固等預防性作業。

“幾天前,我們就對果樹進行了纏繞加固,還對紅梨樹進行提前授粉,提高坐果率。”在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技專家李振華說,對於大風造成歪斜、根系外露的植株,扶正後鋪草覆蓋,促進根系生長髮育,並加強土壤管理,做好追肥補肥,爲果樹災後恢復提供良好條件。

武邑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將持續關注天氣動態,進一步加大技術指導力度,增派農技人員下沉果園一線,幫助果農做好大風過後果樹恢復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大風天氣對果樹的影響。

在應對極端天氣的過程中,電力部門、保險行業等也快速行動,有力支撐了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

在河北省深州市北溪村,種糧大戶張建軍站在噴灌設備前,欣慰地看着層層水汽落進自家麥田。“這時候正是開春以來二次灌溉的關鍵期。眼看大風把田間的電線杆刮傾斜了,電力人員20分鐘就趕到現場,1小時完成修復,讓合作社200畝小麥順利實現自動化灌溉。”張建軍感慨道。

4月12日,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北京鑫湖偉業商貿有限公司園藝分公司投保的2畝番茄、藍莓大棚棚膜被大風破壞。災害發生後,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組織保險公司查勘人員趕赴現場。按照“快查勘、快定損、快理賠”的工作要求,保險公司線上操作,於1小時內賠款支付,完成本次極端大風天氣中首筆政策性農業保險賠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