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工作後每個月都會給我1000塊錢”:媽媽的一句話,讓網友吵翻了天
▲ 點擊上方 “曉敏青春說 ” → 點擊右角“...” → 點選“設爲星標 ★ ”
近日,“女兒工作後每個月都會給我1000塊錢”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事情的起因,來自一位叫做“半個柚子”的媽媽的分享。
原來,她的女兒工作後,每個月都會給她1000塊錢補貼家用。
這讓媽媽覺得倍有面子:“本以爲會成爲一場讚美與羨慕的盛宴”。
可誰曾向,當她將這件事分享給同事後,同事的反應卻猶如晴天霹靂,將她轟得目瞪口呆。
一句“這麼年輕就問孩子要錢了?”瞬間讓這位媽媽不知如何作答。
而當同事說出“我自己有手有腳,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爲何要依賴孩子的錢,我甚至還要補貼他”的時候,這位媽媽徹底陷入了迷茫。
她用“震驚到極點”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反應,由此可見,同事的話對她的三觀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因爲在這位媽媽看來,孩子給自己錢,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爲此她特意從三個角度證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
一、家族傳承,體現責任和擔當。
二、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回報。
三、幫忙理財,防止孩子亂花錢。
這位媽媽還不忘強調,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習慣,無需評價和比較,而應學會理解和尊重。
從“半個柚子”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心情明顯經歷了三個階段性變化。
第一階段,喜悅和驕傲。
主動與同事分享此事,以爲會得到讚美和羨慕。
第二階段,震驚與不解。
遭遇質疑,表示不解。啊?原來還能這樣?
可是我們家族向來如此,孩子工作了就應該反哺家庭,這是責任和義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第三階段,理解和尊重。
呼籲大家不要評價和比較,尊重每個家庭的方式和習慣,最後再次強調一個家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於這件事,網友們議論紛紛,評論區兩極分化嚴重。
反對者認爲,剛工作孩子基本溫飽,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壓力很大,正是最需要錢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就急着問孩子要錢。
支持者則認爲,父母把孩子養那麼大多不容易,好不容易孩子工作賺錢了,貼補家用,孝敬父母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
一邊是強調孩子剛入社會不容易,父母要多體諒孩子,不該收錢;
一邊是強調父母養大孩子不容易,孩子要多孝敬父母,應該給錢。
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體諒孩子”和“孝敬父母”,竟然是二元對立的!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在這套敘事體系下,父母與孩子間的行爲準則,都是建立在“錢”的基礎上的。
所有的“愛”,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所以,“半個柚子”纔會因爲孩子每月給1000而倍感驕傲,逢人便“炫耀”。
纔會因爲同事不要孩子的錢而倍感震驚,大呼“不理解”,並解釋“我們家族向來如此”。
但“向來如此”就是對的嗎?
這種觀念,其實就和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喜歡對他說“我供你吃供你穿,給你零花錢,對你還不夠好嗎?”如出一轍。
當“愛”可以用金錢來量化,那一切當然就變得“簡單”了。
給錢了自然是孝順的好孩子,不給錢那就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用物質來衡量愛,那麼親子關係就會自然而然地變成一種投資回報的關係。
父母將生孩子視爲“創業”,給孩子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投資”。
而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們自然就會開始關心“收益”和“回報”的問題。
有一個詞國人一定很熟悉“養兒防老”。
顧名思義,養兒子,就是將來養老用的。
這就是典型的“投資”和“回報”的關係。
但那是因爲在農耕社會,男子代表了勞動力,是一個家庭得以維繫的必要條件。
家裡如果沒有男孩,那麼當父輩老了,幹不動農活了,等待這個家庭的,就是衰亡。
所以那時候的人,如果生不出兒子,就過繼、領養,總之,無論如何家裡都要有個男孩。
而現如今,男孩女孩雖然大家不那麼在意了,但是對於孩子的那份“期待”,依然是許多父母無法放下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父母忽視孩子個性,一心希望孩子長成自己理想的樣子,其實就是一種“投資回報”心理:
我生你、養你,你當然是要以滿足我的“意志”爲先的。
這種潛意識裡的理所當然,與“養兒防老”在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並無二致。
真正的愛,是不應該被刻板定義的。
在親子關係中,愛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既包括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養育和支持,也涵蓋子女對父母的感激與回饋。
這種愛不應被狹隘地框定在“投資與回報”的經濟模型內,因爲它觸及的是人性中最溫柔和純粹的部分,是一種深刻的情感聯結和精神支持。
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理應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與支持的基礎之上。
父母理解孩子的獨立需求與成長空間,孩子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以實際行動回饋,這種回饋可以是情感的慰藉,也可以是對家庭責任的分擔,其核心在於心意而非金額。
孩子有能力並且願意反哺原生家庭,當然是一件好事。
但大可不必將其作爲“孝順”的標準,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
無論是每個月交1000塊錢的孩子,還是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談談心的孩子,都是孝順的好孩子。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只要你真心實意地愛孩子,他自然也會真心實意地愛你。
如果您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出現厭學、抑鬱、沉迷手機等問題,
可以和我們的老師聊一聊,
我們會第一時間幫您解答困惑~
和老師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