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漁業是起家業」 賴清德: 不會因對美關稅談判而犧牲

賴清德總統強調農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業」,不會爲了對美關稅談判而犧牲農漁業。記者劉學聖/攝影

美國4月3日宣佈對臺加徵32%關稅,衝擊臺灣吳郭魚、鱸魚等養殖漁業外銷,賴清德總統今早到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與養殖業者座談,要拿出1、200億元照顧大家,也強調農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業」,不會爲了對美關稅談判而犧牲農漁業。

賴清德說,川普4月3日宣佈全世界對等關稅,行政院隔天下午召集各部會開記者會,宣佈對受影響產業支持計劃,有9大面向、20項措施,預計用880億元照顧受影響產業。其中農漁業有3大面向6大措施,也有1、200億元照顧大家,大家可建議行政院提出措施夠嗎?有沒有需要再增加什麼?

賴清德也說,他在4月5、6日分別接見科技產業、傳產及中小企業聽取意見,4月6日下午也用影片向全國人民報告,政府會用5大策略因應川普對等關稅,包括爭取降低關稅,組好談判團隊;落實行政院照顧支持計劃;臺灣中長期經濟發展要有好的計劃;在這個時代要立足臺灣,佈局全世界時可以加強對美投資,讓產品有機會行銷全世界;邀集院長、相關部會到各地、各產業聽取大家意見。

賴清德強調,政府不會爲了談判,而犧牲掉農漁業,行行出狀元、行行都很重要,不是每個人都能去臺積電上班、去工業區上班、或去做生意,如果犧牲任何一個行業,就會影響社會一部分的人,這不是政府要做的工作,對政府來說各行各業都很重要,農業、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業」,一定要優先照顧。

賴清德也說,最近農業部水試所已成功培育土魠魚人工種魚,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魚種,過去都要去澎湖外來捕撈,現在種魚培養成功,已經養殖百多天沒問題,現在除了蝨目魚、吳郭魚、鱸魚、龍膽石斑,還可以養殖土魠魚,對歐美國家來說也是非常好的外銷魚類。

賴清德強調,政府做農漁業後盾不變,繼續支持農漁業,相信只要團結就能度過難關,就像在疫情期間臺灣鯛原本佔美國市場5、6成,疫情之後在政府支持之下,佔美國市場變成8成,不因眼前困難而失志,把困難、挑戰當成機會,「讓我們更好、更勇,大家共同打拚」。

中華民國養殖協會執行長侯彥隆說,政府是產業堅強後盾,疫情後政府推出措施穩定產業,吳郭魚在美市佔率從5、6成提高至8成,將危機化爲轉機,全球有100多個國家養殖吳郭魚,臺灣養殖技術優異,國際上獲認可合作,相信這次政府也能帶領產業走過危機。

侯彥隆也說,臺灣作爲海洋國家,海洋漁業、養殖漁業讓國際刮目相看,但其實養殖漁業面臨很多困境。產銷上希望貨暢其流,才能安心生產更多品質好的水產品;生產上面臨極端氣候、疫病考驗,以前注重飼料品質及換肉率,現在全球生產者反而最注重疫病問題。

侯彥隆說,美國提高關稅,引發各行各業擔心,養殖業者現在面臨放苗季節,漁民內心有疑慮、很擔心,要不要比照以前放苗,前些天農業部長陳駿季與農漁民座談,提到協助小魚戶契作,這是很好的目標,希望總統促成小魚戶契作臺灣鯛,並強化各種魚種疫病防治。

侯彥隆強調,農漁業常是弱勢的一方,他記得賴清德總統曾說過農漁業是百工百業的「起家業」,希望總統在關稅談判時,不要犧牲太多農漁業,也希望總統下鄉座談可以協助產業、幫助產業。

美國4月3日宣佈對臺加徵32%關稅,衝擊臺灣吳郭魚、鱸魚等養殖漁業外銷,賴清德總統今早與養殖業者座談交流。記者劉學聖/攝影

美國4月3日宣佈對臺加徵32%關稅,衝擊臺灣吳郭魚、鱸魚等養殖漁業外銷,賴清德總統今早與養殖業者座談交流。記者劉學聖/攝影

賴清德總統強調農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業」,不會爲了對美關稅談判而犧牲農漁業。記者劉學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