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遭檢討 屠宰場驗證率低

生活熱門

我國豬肉拍賣有別於國際主流的屠體拍賣,採用傳統「活體拍賣」方式,更加符合國人愛吃溫體豬習慣,但活體拍賣遭部分人士質疑缺乏科學標準,運輸趟數也較多,恐提高感染風險,且我國爲接軌國際制定的「屠宰場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HACCP)」覆蓋率也不高。審計部指出,全國56場豬肉屠宰場,僅17%取得驗證,最主要的12場中也僅1場取得驗證,農業部應改善強化國產豬肉衛生安全與品質。

審計部指出,我國豬肉及加工產品出口量連年下降,2021年達3752公噸,2024年僅2838公噸,遠低於預期的4000公噸,而屠宰制度也影響豬肉品外銷。審計部指出,農業部因應貿易開放推出HACCP驗證,以符合出口國需求的產品,更預計2024年全臺取得驗證的屠宰場達20%,但實際僅達成17%,且「年度屠宰規模達20萬隻以上」的大型豬隻屠宰場計12家,屠宰全臺約50%豬隻,但僅1家取得驗證。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政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之餘,也應推行產業升級,將傳統活體拍賣等制度改爲更科學的屠體拍賣制度,勿再以「民衆習慣溫體豬」爲由推遲,否則恐難與國際接軌。

農業部迴應,我國豬肉以內需市場爲主,不會於國內量能不足時出口,但仍持續拓展新加坡、日本等國市場;據最新統計,取得HACCP驗證的大廠已增加爲2家,分別爲嘉一香與立大,將持續輔導屠宰場業者申請變更,提升HACCP驗證覆蓋率。

雲林肉品市場總經理黃加安則表示,臺灣豬肉長期自給率約9成、1成依賴進口,出口量不多,不一定要通過HACCP驗證,因驗證過程繁複且花費不少,若統一要求國內業者取得認證,恐增加成本進而轉嫁消費者,政府可以鼓勵國內豬肉屠宰場取得HACCP驗證,但不要強制,交由市場機制決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