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農藥檢驗遭審計點名缺失 農業局:已補強檢驗並擴大校園抽驗

高雄市每年蔬果交易量超過25萬公噸,農業局爲把關農藥殘留,每年均辦理市售農藥及學校午餐食材抽驗,並督促6處果菜市場進行檢驗,不過審計部近期發現多項缺失,包括農藥不合格產品缺乏有效回收機制、校園抽驗名單有誤,以及部分果菜市場檢驗量能不足,要求市府檢討改進。(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每年蔬果交易量超過25萬公噸,農業局爲把關農藥殘留,每年均辦理市售農藥及學校午餐食材抽驗,並督促6處果菜市場進行檢驗,不過審計部近期發現多項缺失,包括農藥不合格產品缺乏有效回收機制、校園抽驗名單有誤,以及部分果菜市場檢驗量能不足,要求市府檢討改進。

農業局統計,去年抽驗市售農藥81件,7件不合格,問題主要在於有效成分不足;學校午餐食材抽驗329件,16件不合格,對於農藥不合格產品,雖已裁處廠商並要求回收,但部分產品已流入市面,後續難以掌握。

在校園午餐抽驗部分,審計部指出,農業局去年沿用「108年度」舊名單辦理,導致8間廠商未被納管,當中甚至有曾被驗出不合格的供應商,引發食安疑慮;農業局解釋,部分業者已納入歷年抽驗或由外縣市協助檢驗,但承諾未來將依建議全面更新廠商名單,每半年由教育局提供最新資料。

針對果菜市場檢驗量能不足,審計部點名路竹、岡山市場近4年均未檢驗,燕巢市場則偏重水果,蔬菜檢驗量不足,其餘3處市場檢驗密度也偏低;農業局迴應,今年5月起,岡山及路竹果菜市場已設置檢驗實驗室,至7月已檢驗逾260件,燕巢市場也將提高蔬菜檢驗比例。

農業局進一步說明,目前法規並未明定檢驗密度標準,但去年已抽檢超過5.8萬件,今年也啓用「行動質譜檢測車」進入主要產區,針對季節性蔬果執行快速檢測,並要求各批發市場逐步提升檢驗密度。

市府強調,未來將針對歷年違規紀錄品項加強抽驗,並建立更嚴謹的回收追蹤機制,確保問題農藥及食材能即時下架,持續強化農藥管理及校園食安防線,保障市民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