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1人佔6個行李架被小夥懟,年輕人應該包容?真實情況有反轉

火車上的行李架本來就是先到先得,你在這懟什麼?

你一個年輕人,他一個農民工,辛苦打工一年回家,一個人還要拿6件行李,啥都不捨得扔,賺錢又很難,就不能多包容一些嗎?

這年輕人,好好說話不行嗎?

這是1月12日發生在K195次列車蘭州路段的一幕。

一個農民工因爲過年回家帶的東西太多了,一下子佔了火車上的6個行李架,引發一個年輕小夥的不滿,繼而怒懟了農民工。

衆網友紛紛指責小夥的不是,但所謂你看到不一定就是你看到的,現場情況似乎也真的有反轉。

先來看一下現場情況:

這應該是兩人協商無果後找來火車乘警後的那一段。

從視頻中不難看出小夥已經非常崩潰,如果看過原聲視頻,就會體會到此刻小夥有多歇斯底里。

他幾乎是在用自己最大的聲音語氣在向乘警說明當時的情況。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那一句:這是我的箱子,這還有一個小袋子,他在這佔了六個位置,我說把這個小袋子拿下來,我放個箱子,怎麼了?

是啊,一個他因爲農民工的身份,即便是1個人佔了6個行李架,給這趟火車上的其他人帶來了那麼大的不方便,都能夠被人謳歌他的不易與辛酸,紛紛去指責怒懟他的小夥。

另一個他讓他拿下個小袋子,放個自己的行李箱又怎麼了?

01.

這件事

農民工還真的不佔理

爭吵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我們所現有的道德和法律也決定了所有的事並不是誰吵吵的聲音大誰就是有理的一方。

當所有人都在爲年輕小夥和農民工孰是孰非吵吵時,有一位網友的觀點我覺得非常的清醒:

人一定要養成用法律思維去判斷行爲性質的習慣,儘管法律之後還有道德底線,但法律卻能夠直接判斷一個人的行爲是否合法,即是否有錯。

而從火車運輸相關條例來看,農民工所帶的行李顯然已經遠遠超過規定上的標準。

換句話說,規定上你不佔理,道德上你又不注意,被人家怒懟,你怪誰?

02.

過年回家

碰到這事應該怎麼解決?

我相信這絕對不是個例。

也許在現時現刻,某一趟火車上就正在發生相同的事情。

如果真的碰到了,大可向這位小夥學習,不用廢話,直接叫來乘警,最壞的結果估計也就是乘警也協商不了,給你再換個相對合適的位置。

但這事要完美解決,除了乘客本身之外,也要仰賴鐵路相關部門。

比如說,在過年期間推出大件行李車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哪怕少拉點人多放點行李,讓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夠選擇合適自己的位置,當然具體怎麼做,要不要做咱就不過多評論了。

其次,對於乘客本身而言,我覺得如果是我,在拿了那麼多行李的情況下,我會乖乖夾起自己的尾巴好好做人,儘量不讓人家嫌棄,直白說,拿下一小袋東西給人家騰出個位置也不難。

再或者,壕一點,直接選擇大件物流,花不了多少錢,關鍵是省心了。

錢嘛,掙出來不就是用來花的?

03.

說在最後

最後了,其實我是想批評一下這位大哥的,因爲他丟了農民工的臉!

事實上,農民工也不該就理所當然覺得自己天生佔據輿論的優勢。

小夥也是這趟車上的乘客,也享有在行李架上放東西的權利。

並非你東西多了別人的行李就都得在懷裡抱着。

更別說在乘警到來之後,原先有理的農民工立馬服軟,活脫脫一副欺軟怕硬的模樣。

至於農民工這個身份問題,我個人認爲很多時候都是心理問題。

都是一個車上的乘客,又有誰比誰高貴,誰比誰低賤呢?

關鍵在於自己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