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普”寫法治中國華章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李學山)3月9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聶鑫作了題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普”寫法治中國華章》的發言。

聶鑫委員表示,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必須在法治宣傳教育內容與形式上有所創新,講好歷史上膾炙人口的法律故事與當代經典案例,真正落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方可入腦入心、事半功倍。

爲此,聶鑫委員建議:

一是充分利用好經典案例素材。案例是普法的鮮活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有很多寶貴資源,傳統裁判文書追求法理與情理的協調統一,審判技術與說理水平很高。當代也有很多典型案例與優秀法律工作者事蹟,是有待挖掘的“富礦”。

二是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應進一步藉助現代傳播手段,以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潤物無聲地傳承法律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可以通過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短視頻等多元形式講好法治故事,例如在“六尺巷”“楓橋經驗”發源地打造法律文化品牌,創作以經典案例爲題材的影視劇集。應將普法融入學校教育、基層治理各個環節,通過法治實踐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深化和規範司法公開,打造互聯網時代的陽光司法,讓人民羣衆親身參與民主監督、切實感受公平正義,這也是一種普法創新。

三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現代化。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豐富的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立法工作堅持以人爲本,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司法執法工作要尊重和保障人權,做到情、理、法有機統一;政府與社會協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