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出蛋白尿卻不管 65歲婦一年後竟「肺出血」險喪命
小便尿出「蛋白尿」時,若沒有其他不適,多數人可能不以爲意,但這樣的忽視卻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示意圖/ingimage
高血壓患者在健檢中發現「蛋白尿」時,若沒有其他不適,多數人可能不以爲意,但這樣的忽視卻可能引發嚴重後果。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劉崇德分享,一名65歲女性在健檢時驗出蛋白尿,因沒有任何身體不適,並未積極就醫,直到隔年再度檢查時,已出現明顯腎功能異常,最終確診爲自體免疫疾病「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相關血管炎」(簡稱AAV),期間還一度併發肺出血與呼吸衰竭,陷入命危。
劉崇德在醫院網站指出,該名婦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平時規律服藥、追蹤控制良好,並無糖尿病病史,首次健檢時僅發現蛋白尿,因沒有症狀而未多做處理,直到一年後再度抽血,顯示腎絲球過濾率已降至每分鐘15毫升以下,尿蛋白高達每日2.6克,進一步確診爲AAV。
女子在確診後立刻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但兩週後病情急轉直下,不僅出現肺部出血,還併發呼吸衰竭,被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插管搶救,同時進行洗腎與血漿置換療法,所幸經三週治療後病況穩定,成功轉出加護病房,一個月後順利出院。不過,因病程嚴重影響身體機能,患者目前仍需仰賴輪椅代步,並長期服藥與定期追蹤。
AAV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體內會產生特定抗體攻擊小血管壁,造成發炎與壞死。劉崇德說明,AAV最常波及腎臟與肺部,腎臟受損會導致腎衰竭,嚴重者恐終身洗腎;肺部血管破壞則可能引發肺出血與呼吸衰竭,對生命構成重大威脅。
劉崇德解釋,AAV可細分爲三種類型,包括顯微多發性血管炎、肉芽腫性多發性血管炎,以及嗜酸性肉芽腫伴隨多發性血管炎。這些疾病初期症狀相當不明顯,多半表現爲疲倦、發燒、體重減輕等,容易被誤認爲一般感冒或老化現象。蛋白尿常是最早出現的異常警訊,也是臨牀上較容易透過尿液檢查發現的指標。
臨牀觀察顯示,AAV可能與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後免疫系統被激活有關。劉崇德分享,過去一年可能只遇到一、兩位AAV患者,近年來卻有明顯增加,現在一、兩個月就會遇到新病例,而65歲以上長者尤其是高風險族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