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資僅2年」面試官突喃喃自語給人生建議 她嚇:明明沒請教

示意圖/ingimage

自從過了三十歲之後,我就不再像二十歲出頭那樣,那麼關心別人的一言一行了。以前,我總是輕易相信身邊的人所說的話,結果不是因此而受傷,就是感到沮喪。其實,之所以現在不再那麼輕易被他人的言論所影響,是因爲我已經知道,眼前的人所說的話未必全都是正確。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找工作的時間花得比其他同學更長。天氣已經轉涼,距離畢業只剩下幾天。早已經找到工作的朋友們,快樂地享受畢業旅行。在那樣的狀況下,我努力找尋所有的可能性,直到最後一刻,我都沒有脫下面試的套裝。

求職申請表遭丟一旁

本文出自《停止情緒內耗的人際C位》

我回答:「我是來修改求職申請表的,請問妳看過了嗎?」對方態度高傲地說:「在我看申請表之前,妳先告訴我妳想詢問什麼?妳是來求職的吧?妳這樣子,就算出了社會,還是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喔!結果別說讓我修改了,對方甚至連我的求職申請表都沒看。

自言語的怪面試官

我在某間創投企業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是進公司任職兩年的女性職員。在問答環節結束之後,她突然開始自己說起話來:「妳應該思考,如何在不依賴公司的情況下,讓自己有所成長。像我就打算在這裡學習技能,然後在未來自立門戶∼」。我明明沒有向她請教,她卻自顧自地給了我人生建議。

期許自己不當個自以爲是的大人

不知道爲什麼,當求職時間拖得愈久,說教的大人也會相對變多。基本上,他們說教的內容都是「妳這一套在出了社會之後行不通喔。」在學生時期,我以爲眼前的大人所說的話都是正確的,所以每次都會感到十分沮喪、信心受挫。

結果全都是一派胡言。現在我已經是個真正的社會人士。在工作上,我絕對不會忽視客戶的要求,也萬萬不會提出毫無責任的建議,至少我不會當個自以爲是的大人,對立場比自己弱勢的學生說教,爲此而沾沾自喜。

對她們來說,或許她們並沒有騙我。在她們的職場裡,或許那樣纔是正確的。正因爲會不斷被上司或同事責罵,感覺非常辛苦,所以纔會對我說教吧?可是,我有我自己的人生。只要不是在和她們相同的職場工作,我的需求和工作職責就會不一樣。所以「妳這樣沒辦法當個社會人」,這句話對她們來說或許是事實,但對我來說卻未必如此。

「妳那樣行不通喔」這樣的話,或許是對方希望你也失敗,藉此來證明自己過去所經歷的失敗或辛苦是合理的。出了社會之後,我也經常聽到諸如此類的話:「現在這樣的時代,根本沒辦法讓年輕人有所成長。」

喝酒的時候,也經常聽到有人基於年輕人罵不得,因爲害怕構成職場騷擾、年輕人不願意加班或在例假日工作、年輕人不積極參加聚餐等理由,而對着我說教一通:「這樣子根本不會成長。」

自我成長非爲了經歷跟別人一樣的苦

這些說教的背後藏着他們的希望──希望沒有備嘗辛苦的年輕人不會成功,畢竟我們過去承受過那麼多苦難。就算如此,就算不會歷經那樣的辛苦,正職也好、兼職也罷,我都會秉持着使命感去做,而且又能賺到所需要的金錢。所以對我來說,那些說教的內容並不正確。

不需要爲了證明別人的過去,而去體會自己不需要的艱苦。先思考自己希望成爲什麼,然後努力跨越未來等待着自己的艱困,纔是真正有意義的「成長」。

就算眼前的人否定你,也不要真正認真看待。比起某人不負責任的言論,你應該做的是相信自己,向前邁進。

(本文出自《停止情緒內耗的人際C位》作者:思考系OL 譯者:羅淑慧)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