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百萬纔算中產?他貼國發會研究打臉:買不起房不是因為薪水低
一名網友貼出國發會研究,指出中產階級所得應該在年薪72萬到192萬。臺北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薪200萬中產階級在臺北買不起房,被網友們指責不是「中產」,對此,一名網友貼出國發會研究,指出中產階級所得應該在年薪72萬到192萬,200萬已經「超過了」。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針對「年薪200萬中產階級在臺北買不起房」,被許多網友酸說不算「中產」,他貼出國發會的一則研究,內文寫道,中產定義爲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者,而2023年的家庭可支配年所得中位數爲96.1萬元,換算過來,中產家庭可支配年所得應爲「72萬到192萬」。
原PO表示,200萬當然不算中產,因爲已經「超過了」,許多人用身邊的人當樣本,認爲一定要年收300萬、500萬以上纔算中產,是沒有意義的,至於中產買不起臺北房的問題,他認爲問題應該要聚焦在有無「後援」的情況下,在拿出來討論比較準確。
此文一出,不少網友針對計算提出質疑,「收入跟可支配所得是不是還是不太一樣」、「可支配所得不等於所得」、「反推所得,年收200萬還真的落在中產」、「200是中產啊,300、500也是中產,領薪水都是中產」、「可支配要扣掉稅務跟基本開銷吧,不太可能無視,可支配要200,實際可能要250-300」。
也有網友針對買房提出看法,「臺北市是首都,怎麼可能讓每個中產都要能買的起,就算年薪200,沒有家底、雙薪或是延遲消費拼出頭期的,就只能被洗出去」、「臺北一狗票年薪破百的工作,隨便找一個破百的對象成家,兩百真的路邊隨便問隨便有,怎麼會有錯覺覺得200就要能買得起北市」、「買啥類房子的範圍太廣,沒定義本來就沒啥好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