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0萬不敢買房!科技業男憂變數 網籲跳脫框架:誰說要繳完

房價年年攀升,薪資卻原地踏步,讓許多臺灣年輕人即便努力存錢,也難以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示意圖/Ingimage

在臺灣,「買房」長期被視爲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里程碑,不少人認爲,擁有自己的房子纔算真正安定、體面,甚至是對家庭的責任。然而,現實卻讓人難以踏出那一步——房價年年攀升,薪資卻原地踏步,讓許多年輕人即便努力存錢,也難以追上房價。近日,一位年約31歲、在臺北外商科技公司任職的網友在Dcard發文詢問,「科技業的各位敢買房嗎?」

文中提到,儘管原PO年薪已超過200萬元、手頭有約500萬元的存款與股票,仍然無法下定決心購屋。他表示,不單單隻因爲房價高不可攀,還對科技業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坦言「真的不敢保證自己未來30到40年都不會失業」。

這篇貼文引發大量回應,有網友認爲,買房是對生活品質的投資,可以買洗衣機、電視、牀鋪、沙發、按摩椅等等給自己用,整個家都由自己作主,不必再使用房東提供的傢俱,「每天下班都活在最舒適的地方,我是覺得非常值得」。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認爲高額房貸不僅壓力沉重,買房後的各種開銷都是「房貸的分期付款」,相比之下,不如將錢花在旅行或進修上,反而更能提升幸福。

也有網友提供較務實的觀點,指出即便未來真的遇到職涯挫折,房子仍然可以轉售,不用被「一定要繳到完」的想法綁住自己。更有網友徹底跳脫傳統框架,主張「不婚不生快樂一生」,認爲若無家庭負擔,根本沒有非買房不可的壓力,直言「那筆錢拿來玩到死都還有剩」。

而部分網友則看好房市長期仍有支撐力,選擇先累積更多自備款、等待時機再入場,以避免在房價高點進場而套牢。也有網友坦言,雖然收入不錯,但一想到動輒上千萬的總價與長達數十年的房貸,仍難安心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