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300萬30歲男拒在臺買房!怒批交通地獄、蟑螂多:臺灣沒未來
一名年收300萬、30歲男子吐露拒絕在臺買房的4大主因。圖爲示意圖,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一名男網友今(9)日凌晨在Dcard上分享自己年收入雖達300萬,年齡也已30歲,但堅決不在臺灣買房的4大主因。包括臺灣房價趨勢與整體的未來,和投資與買房在資金上的調度衝突等問題,都讓他在年收300萬、似乎已在一般上班族水準之上的薪資與收入下,仍舊拒絕在臺灣成爲有房一族。
原po秀出今年稅單證明自己年收加上海外投資共逾500萬元的收入,表示自己選擇不買房,也提供一下不同於多數臺灣人認爲買房穩賺不賠的觀念,他認爲很多買房的話術,聽了真的覺得很無腦,包括:租房不如買房、租房只是繳給房東,買房還能換到權狀、什麼不買的話,房價只會一直漲、強迫儲蓄,諸如此類沒邏輯的話。
他指出4大堅決不買房原因:
一、臺灣根本不值得那麼高的房價
原po認爲,臺灣的硬體設備差到不行,走在路上沒人行道等被撞,走路時還要閃一堆蟑螂「有夠惡」,包括人口衆多的雙北市,都是爛到爆炸的天氣,政府還擺爛交通地獄,讓駕駛亂開亂撞、隨意違停,馬路上也亂畫一堆待轉區,交通標誌標線不明,都影響到了在此生活的品質;讓原po大感意外的是,在品質如此低下的臺灣,居然還能把房價炒得那麼高,讓他有種即便有錢也不想花錢買XX的感覺。
若說臺灣是美食天堂,原po則說,自己在日本和美國都待過一段時間,臺灣是庶民美食很多,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臺灣的外食大多衛生差、食材爛,整天吃這些垃圾食物吃到大腸癌、糖尿病,然後還自詡是美食天堂,建議大家真的要吃好一點,特別如果是稍微有點選擇的中產階級。
二、臺灣沒有未來
原po覺得,臺灣現在少子化嚴重,還是世界倒數,更嚴重的是黑子化,買房套個2、30年,迎接臺灣未來的卻是即將破產的勞健保,然後一羣低端小孩長大,就想問誰要扛這些社會福利,誰要接高到天際的房價盤。
原po分析,臺灣產業全部押寶在半導體,但誰能保證半導體能持續發展,從AI產業佈局即知政府並沒有對未來的眼光。好笑的是,我們沒有一個像樣的軟體公司能跟上這波,加密貨幣產業目前也是嚴重落後,只懂得課稅,但法規配套完全不做,整天國家沉浸在鬥爭中。
(編按:黑子化意指新生兒在成長過程中,因爲受到家庭、社羣環境等因素影響,逐漸表現出明顯犯罪傾向,這些孩子長大後,往往成爲所謂的「8+9」族羣,即一羣年輕、愛鬧事、有暴力傾向,及犯罪率高的年輕人。)
三、買房等於把手上資金全套牢,提前賣掉未來二、三十年的自由
原po認爲買房是個「爛遊戲」,有可能找到下個韭菜接盤,然後高喊買房好棒,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知道手上賣的是垃圾,如果能賣出去也能爽賺,他認爲,臺灣房市目前就是如此,所以堅決不入局,也表示買房後,動輒好幾千萬的資金就被卡住了,以年輕人來說,這些資金其實可以有更多運用的可能。以他爲例,一年拿幾百萬在股市中也能滾出兩百萬,他認爲:「老人們想要你買房,因爲這樣才能把人卡住,乖乖當社畜,纔有人養這些沒有生產力的人。」
四、不買房是換取選擇的自由
原po說,當你選擇不買房,你就有了隨時可以換工作、換地方住,及往海外發展的自由,爲何大家要畫地自限留在臺灣,除非結婚生子,但現在無論男女,選擇單身或不結婚的人更多,所以選擇不購屋是對生活更有彈性的作法。
原po表示,商品的價值跟價格也許短期會脫鉤,但長期還是反應它的實際價值,臺灣生活品質是如此低落,只是很多人走不掉,而走得掉的人,有些則沒有認真想過自己處在如此糟的環境中,又或者只是習慣了這片土地。他表示,自己未來一定要離開臺灣,即使喜歡臺灣的某些地方,但理性思考後,就是根本不應該留在臺灣,用那麼高的成本,去買一個看不到未來的房子。
原po隨後又在文末更新表示,很多長期在海外居住的人,可能會覺得臺灣很好,他自己也是去海外住過一年,然後再返臺,在海外那段時間,也是很懷念臺灣的各種好,甚至回來臺灣看見醜醜的建築,都覺得有種「臺灣感性」的美感。
原po表示,但在一個地方生活,才能感受到那個地方的缺點,當你在臺灣,每天騎車上班要繞過各種違停,然後還差點被撞,當你走在路上沒有人行道時,當去餐廳卻看到蟑螂爬在店內牆上時,當要在臺北租屋,預算一兩萬只能找到五樓充滿壁癌的健身公寓時,纔會真切感受到這個地方的實際問題。
多數網友對此留言表示贊同,有網友說:「自己致力深耕臺灣,畢竟如果有能力,誰願意離開家鄉當異鄉遊子?但都是爲了理想而奮鬥,沒有誰對誰錯」、「待過美國6年,覺得臺灣其實有很多優點,但你講的我也大致上認同,祝福你找到想要的生活」。但也有網友無奈表示:「如果未來不留在臺灣當然可以不用買臺灣房子,問題大多數的人只能留在臺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