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衣服爲什麼選唯品會?

大家發現沒有,最近幾年的線上消費,大多數年輕人不再只盯着一家平臺買東西,而是根據不同平臺的優勢,進行分散消費。

例如數碼家電追求潮流新款品質,選擇上京東;日用百貨要求全面,選擇背靠千萬商家的淘寶,農產鮮果將有原產地直髮,選擇拼多多……但奇怪的是,在衣服鞋子方面,大家不是上別的平臺去買,而更多的是選擇唯品會這家小平臺。

例如唯品會最近發佈的財報中顯示,公司2024全年GMV(總交易額)同比增長0.6%至2093億元,其中穿戴類商品GMV同比增長2%,佔整體GMV的比例提升至75%,創歷史最高水平。也就是說,2093億元的GMV中,有1570億元是由服飾銷售提供的。

更有網友直言“冬天冷,買了兩件波司登鵝絨服,原價3千多,打折後只要五六百就能買到,原本都要以爲只有自己這麼瘋狂的買,沒想到姐妹們一樣給力。”“唯品會用了很多年了,每年都要在唯品會上消費一萬多元,買的衣服鞋子最多。”

“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包包在xx上2990,在唯品會竟然只要1969,果斷在唯品會買。”

大平臺的優勢大家都是公認的,但是一直被調侃爲“小衆平臺”的唯品會,又爲什麼能夠吸引大家的服裝的消費火力,還讓大家紛紛點贊唯品會的性價比,一家小平臺,又是如何做到既便宜又能實現賺錢的呢。帶着這些好奇特地請教了一位專業人士。

他表示,直接可以用一個詞解釋——供應鏈。據他透露,唯品會做品牌特賣十多年以來,一直採用的都是自營模式,唯品會在全球有1000多名買手,他們在世界各地尋找全球好物,一發現合適的商品,就直接與品牌方交流合作,這操作有效地砍掉了中間商溢價的環節。

購入成本降低,面向消費者的價格自然就低。靠着這套合作方式,現在已經有46000多家品牌與唯品會達成合作,而且品牌要上架的商品中,必須以7折面向消費者,否則無法上架。這也是消費者能買到折扣大牌的原因之一。

所以說,唯品會雖然規模和體量比不上天貓和京東,但是唯品會走得是“精益求精”的品牌特賣道路,這時候的規模小,反而成了吸引消費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