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腸胃科醫師出走醫院可薪資翻倍 醫感嘆歷練不完整
近年消化內科醫師完成專科訓練後,選擇離開醫院、投入診所或健檢市場的情況愈趨明顯。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不少消化內科醫師完成專科訓練後,選擇離開醫院、投入診所或健檢市場的情況愈趨明顯。新光醫院胃腸科醫師、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指出,診所薪資至少是醫院兩倍以上,如果具有良好的內視鏡技術的醫師,市場上提供給他的職缺,根本是供不應求。
朱光恩表示,醫學中心醫師工作繁重,除了日常臨牀業務,還需應對評鑑、發表論文等學術壓力。兩年內沒發表論文 ,可能會被扣薪、懲處;薪資中還會被扣一定比例的薪資作爲科內基金、院內基金,作爲教育、交易、獎勵等用途,讓年輕醫師覺得吃力不討好。他進一步指出,健保的點數制度與核刪機制也加重醫院端的負擔。
與此相比,坊間健檢中心對內視鏡醫師需求殷切,薪資甚至可達醫院的兩倍以上。朱光恩說,腸胃科醫師基本功就是內視鏡,現在預防醫學盛行,健檢中心沒有腸胃科彷彿不完整,人才需求非常大。只要技術好、有專科證書,市場就會搶着要,對於背房貸、養家壓力的年輕醫師是很大的誘因。
朱光恩說,以腸胃科爲例,診所薪資幾乎是醫院兩倍,年輕醫師客源不多一個月薪資約是10萬元,但是如果到診所工作至少2至2.5倍,若是健檢診所可能更高,因此追求安逸者會離開願到診所。
他觀察,40歲以下的年輕醫師流動率較高,反觀五十歲以上醫師則因習慣醫院體制而留任。但他認爲年輕醫師過早離開醫院,對於臨牀經驗的累積將有影響,特別是在訓練內視鏡技術方面,診所環境無法提供足夠病例。
醫師的養成需歷經醫院的磨練與大量實戰機會。朱光恩憂心,健檢中心多是健康民衆,因爲缺乏複雜病竈或急重症的大風大浪訓練,醫師無法真正累積經驗與判斷力,出血、休克等都沒寫處理過,未來在診所面臨較嚴重狀況恐怕束手無策。
朱光恩表示,好的內視鏡人才流失到診所對醫院相當可惜,醫師訓練是醫院重要的成本;雖不認同住院醫師第四、第五年一拿到專科執照就到健檢診所、腸胃科診所,但是這些醫師也是正當工作,並無不妥。現在風氣已經是往錢看,願意發展學術研究者相對少。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