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第三家評級機構受到監管處罰,監管持續加強
財聯社8月28日訊(編輯 楊斌)在評級行業新規發佈三年之際,監管對評級機構違規行爲的處罰力度明顯加大,今年已有三家頭部機構收到處罰。
今日,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合資信”)因同一對象使用兩套評級標準,違反一致性原則,收到了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自律處分。
交易商協會的自律處分信息指出,聯合資信作爲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同時運行3C評級和發行人委託評級,對同一對象的評級使用兩套不同的評級標準,違反了評級一致性原則。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交易商協會對聯合資信予以嚴重警告,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暴露出的評級一致性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2022年8月,五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正式實施,推出“取消強制評級要求”、“定期披露評級質量檢驗結果”、“強化市場監督和約束”等重要舉措,顛覆了評級行業原先的商業模式,倒逼評級機構提升評級質量。
在取消強制評級後,爲提升評級質量、做好投資者服務,聯合資信等行業頭部機構近年在評級業務上做了不少創新。
據財聯社從業內瞭解,全球人民幣評級體系技術(簡稱 3C評級技術體系)是由聯合見智發起、與聯合資信開展技術合作,雙方共同研發的、覆蓋中國債券市場全行業發行人的、高區分度的信用評級。
3C評級體系突破了傳統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二維分析框架,新增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分析,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信用水平。3C評級樣本涵蓋了工商、公用和金融板塊36個行業5500多家企業,基本覆蓋全市場全行業公開數據可得的樣本。從評級結果分佈來看,級別中樞相當於A-級,整體區分度高,能夠爲債券市場的參與者提供更好的信用風險服務。
儘管收到了處罰,有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表示,3C評級體系升級了現行的評級框架,有一定價值,但違反評級一致性原則確實是不被允許的。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上週發佈的2025年二季度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從業務集中度看,排名前三評級機構的業務量佔比分別爲30.66%、26.29%及12.20%(未具體透露排名前三機構的名字)。而一季度的通報顯示,排名前三的機構是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與中證鵬元,業務量佔比分別爲33.92%、20.9%、13.02%。
據財聯社瞭解,聯合資信研發3C評級技術體系起因是基於當初中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區分不高等現象。恰逢2021年8月五部委《關於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出臺,要求評級機構“2022年底前建立並使用能夠實現合理區分度的評級方法體系”。根據這一通知的精神,聯合資信加快了新評級技術體系的研發。
業內人士認爲,3C評級技術研發和建設過程中仍沿用了原來的常規組織模式,利用聯合資信的現有人員力量來推進3C評級體系的研發和建設工作,進而與委託評級業務之間產生了一致性問題。
今年,監管對評級機構的處罰力度明顯提升,已至少有3家頭部機構受到監管處罰。其中,有2家是收到交易商協會的自律處分。
就在8月初,交易商協會已發佈對中證鵬元的自律處分,且違規行爲較多,包括:一是向潛在受評對象發送級別提升建議方案。二是在評級協議簽訂前,評級分析人員與市場營銷人員共同與企業接觸,未按要求進行有效隔離。三是在評級協議簽訂前,評級分析人員實質開展評級作業。四是在某企業相關核心資產尚未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前出具評級等級,評級依據充分性、可靠性不足。
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交易商協會對中證鵬元予以警告;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市場營銷、評級作業等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對相關責任人員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