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糧食產量創新高,爲何還要強調糧食供給?中央農辦主任迴應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已正式發佈。文件指出,要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確保糧食穩產豐產。去年,我國年度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創下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繼續強調糧食供給保障有何深意?
2月24日,國新辦就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會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對上述問題進行迴應。
我國糧食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
2024年,我國克服局部地區高溫乾旱、極端洪澇、超強颱風等較爲嚴重的自然災害影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達到1.413萬億斤、比上年增產了221.8億斤,歷史性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糧食增產主要是靠單產提升,去年全國糧食畝產比上年提高5.1公斤,這對於增產貢獻超過八成。
關於今年糧食生產怎麼抓,有一種聲音認爲,糧食增產了,再加上糧食市場也比較疲軟,一些品種價格走低,今年抓糧食的力度是不是可以鬆一鬆?
韓文秀表示,中央政策是明確的,糧食生產只能加強,不能放鬆。一方面,糧食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近年來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多發重發,不確定因素很多,所以必須立足於抗災奪豐收,把困難想在前面。另一方面,我國糧食需求還在不斷擴大,14億多人要吃飯,還要吃得越來越好。“雖然現在大家口糧吃得少了,但是肉蛋奶吃得多了,這些都需要越來越多的飼料糧來轉化。我國糧食總體上不是供大於求,而是仍然處於供求緊平衡狀態。”
歷史經驗表明,糧食生產往往抓上去很費勁,掉下來比較容易,決不能因爲工作鬆勁懈怠,造成生產大起大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強調要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把我們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韓文秀說。
穩面積、增單產是穩產豐產的重點
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具體該如何發力?根據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穩面積、增單產仍是重點。
韓文秀介紹,我國繼續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潛力比較有限。糧食生產要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之上,主攻單產和品質提升,促進大面積增產。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新品種、新技術集成推廣還不夠,有的增產增效措施還只是停留在實驗室、試驗田裡,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要把糧食增產的重心轉到大面積提單產上,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加大高產高效模式集成推廣力度,確保今年糧食繼續穩產豐產。
同時,還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農業的根本出路還在於科技,要害是種子。韓文秀指出,我國農業科研創新協同還不夠,研發方面同質化問題比較突出。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並要推動實用、好用、管用的農業技術進村入戶、落地生根。還要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方位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糧食產能和生產保供的穩定性。
此外,還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保主食,還要保副食。韓文秀表示,要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拓展食物來源,讓老百姓的餐桌更加豐富,吃得更加健康、更有營養。
最後,韓文秀提到,食物浪費問題令人痛心。節糧減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形成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