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披露季退市新規顯威,20家公司因財務不達標面臨風險警示
隨着2024年報披露,退市新規威力大顯。
據不完全統計,4月28日有6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9日還將有14家被披星戴帽,這20家公司均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多數公司觸及“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不到3億元”的情形。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粗略統計,今年以來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中,還有10餘家觸及“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不到3億元”的情形。另有多家公司因爲2024年末淨資產爲負值,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還有些公司預計觸及上述情形,可能被*ST。
近年來存在一個較爲普遍的現象,就是面臨財務指標、重大違法等情形被強制退市的公司,最終率先被投資者用腳投出市場。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爲,財務指標趨嚴是退市新規核心,財務類退市將成爲主流,2025年預計有30~40家企業因此退市;同時,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同步強化,形成多元退市格局。
他稱,退市新規的嚴格執行,標誌着A股從“重融資”向“重投資”轉型,通過財務指標、交易規則、違法懲處的多維約束,推動市場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
多數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
4月28日,6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均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
其中,*ST建藝、*ST寶鷹因爲2024年末淨資產爲負值,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這兩家公司還疊加了其他風險警示,其中*ST建藝因爲連續3年扣非後淨利潤爲負值,且2024年度審計報告顯示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ST寶鷹則是因爲2024年度被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ST返利、*ST步森、*ST賽隆、*ST高斯是因爲2024年淨利潤爲負值,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低於3億元,被實施提示風險警示。
這是去年退市新規顯威的一大縮影。新規提高了主板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退市指標,從“1億元”提高至“3億元”,加大了績差公司淘汰力度。
將在29日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14家公司中,有13家觸發“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不到3億元”的情形,分別爲星光股份、國新文化、庚星股份、鬆發股份、華嶸控股、ST摩登、海源復材、太和水、立航科技、川大智勝、精倫電子、寶塔實業、大立科技。
其中,庚星股份還觸及“2024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這一情形。該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歸母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均虧損2億元以上,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爲2.46億元;2024年度淨資產爲-343.96萬元。
還有一家公司ST三聖因2024年淨資產爲負值,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並繼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中,還有14家觸及“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不到3億元”的情形。
這些公司中,*ST恆立、*ST聆達、*ST匯科等公司營收不到1億元;*ST雲網、*ST中基、*ST聆達還疊加了2024年末淨資產爲負值;還有些公司疊加了其他風險警示。
另外,還有6家公司因爲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除了上述公司之外,還有些沒有披露年報的公司預計,因爲觸及財務指標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比如,四通股份預計,因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不到3億元,該公司股票在2024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將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仁東預計2024年度期末淨資產爲負值。
田利輝認爲,財務指標趨嚴是退市新規的核心,主板營收門檻從1億提高至3億元,疊加淨利潤、淨資產、審計意見等多維度考覈,精準識別低效企業,加速出清“空殼殭屍”。
2025年退市數量有望再增
除了財務類退市指標收緊之外,去年4月30日落地的退市新規還重點打擊財務造假和資金佔用等惡性違法違規行爲,收緊2年造假情形,新增1年嚴重造假、3年連續造假情形,同時將主板市值退市門檻從3億元提至5億元。
今年以來已有5家上市公司摘牌,除了海通證券被吸收合併而退市,其餘4家均是被強制退市。其中,退市卓朗因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ST美訊、*ST博信、*ST大藥因市值不達標退市,即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5億元。
*ST普利目前處於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爲5月21日。該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2021年、2022年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金額合計達6.69億元,且佔該兩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73.83%,因此被終止上市。
還有一些可能因爲重大違法、財務指標等情形終止上市的公司,最終因爲觸及面值退市,面臨告別A股的結局。
*ST東方便是其中一例,此前該公司有可能因爲財務造假被終止上市。今年3月份,*ST東方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認定該公司出於維持農產品貿易市場佔有率、滿足融資需求以及業績考覈等目的,通過人爲增加業務環節或虛構業務鏈條等方式,長期開展農產品融資性貿易和空轉循環貿易。上述虛假銷售業務導致2020年至2023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不過,最終*ST東方因爲每股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觸及面值退市,已收到擬終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
*ST吉藥情況類似,該公司預計2024年度期末淨資產爲-11.8億元至-8.3億元(未經審計)。若2024年報披露後,淨資產確定爲負值,*ST吉藥股票將被終止上市。該公司在經營受困的情況下,也率先因觸及面值退市情形,而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還有*ST富潤、*ST嘉寓、*ST旭藍因觸及面值退市情形,收到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面值退市將會愈加普遍。”田利輝說,2024年面值退市佔比73%,2025年*ST普利、*ST東方等案例顯示,投資者對劣質公司快速拋售,疊加殼價值縮水,面值退市成市場化出清主要路徑。
2024年A股市場退市數量達到52家,創出歷史新高。有業內人士預計,在退市新規和嚴監管之下,2025年A股退市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推動市場“優勝劣汰”。
“2025年預計超60家。”田利輝認爲,政策高壓、風險企業積累、投資者“用腳投票”共同推動退市常態化,退市率或從1%向美股的10%靠攏。
“這樣市場生態將重塑。劣質企業會加速淘汰,資金向龍頭集中;投資邏輯轉向價值導向,監管強化追責更加有效(退市公司仍追罰),不斷吸引長期資金,殼資源炒作亦將終結。”田利輝認爲,投資者需摒棄投機思維,聚焦企業真實價值,方能適應新生態下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