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阿茲海默症?補鋰恐是關鍵 專家教聰明吃法

哈佛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可能與腦內鋰濃度不足有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人人都怕老來會失智。哈佛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的鋰濃度偏低,動物實驗則發現補充鋰鹽,能逆轉阿茲海默症小鼠的記憶缺損與腦部退化的現象。營養師薛曉晶表示,燕麥、洋蔥、大蒜等全谷雜糧、蔬菜也含有鋰,濃度雖不如藥物高,但長期攝取,可望爲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力。

薛曉晶在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指出,根據哈佛醫學院團隊在2025年8月6日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的研究顯示,在輕度認知障礙、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中鋰濃度明顯過低。

薛曉晶表示,鋰不僅是情緒藥物鋰鹽的成分,研究團隊發現,當它在腦部濃度不足,大腦可能出現一連串退化訊號,包括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加、磷酸化 tau蛋白累積等,這些變化恐加速認知衰退,讓阿茲海默症提早找上門。

薛曉晶表示,研究團隊並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補充鋰鹽能顯著逆轉小鼠腦部病理變化與記憶力下降,這代表維持體內鋰的平衡,可能是未來預防與延緩阿茲海默症的新策略。更重要的是,鋰雖然是微量元素,但可以從日常飲食獲取。雖然濃度不如藥物劑量高,卻能爲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力。

薛曉晶表示,依照臺灣六大飲食分類,含鋰量稍高的原型食物,包括全谷雜糧類的小麥、燕麥、綠豌豆;豆魚蛋肉類中的黃豆、蛋、雞胸、雞腿、豬肉、牛肉;乳品類的硬質乳酪、法國鮮奶酪;蔬菜類中的洋蔥、大蒜、四季豆;水果類的葡萄、李子、香蕉;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的杏仁、花生等。

薛曉晶表示,簡單來說,全谷雜糧類、蔬菜類含量雖鋰量雖然偏低,但攝取量大,是較好提供鋰來源的食物,而堅果類熱量過高,不能吃太多,不是良好的鋰來源,建議每日攝取足量的蔬菜及全榖雜糧類,及早維持身體鋰平衡,可望爲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力,降低日後失智的風險。

薛曉晶表示,鋰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地殼與水中的微量元素,大部分人每天會從食物和飲水中攝入少量鋰。以往研究指出,長期低劑量的天然鋰攝取,可能與情緒穩定、神經保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