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招了?別讓退休金消失 中產階級最常犯「5大錯誤」

退休金的規劃很重要。(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臺灣,勞工退休年齡爲65歲,不過近十年來,請領勞保年金的平均年齡爲61.35歲,顯示不少人追求「財富自由、提前退休」。但退休規劃涉及的變數極多,對於資金有限的中產階級來說,錯誤的代價往往更爲沉重,根據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的整理,中產族羣在退休規劃中最常犯以下五大錯誤。

首先,最大的陷阱是「過早提領退休金」。部分人把退休金視爲應急資金,但過早提取會對他們的長期儲蓄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第二個常見錯誤是「忽略通膨」。物價上漲是無法避免的現象,若不在退休規劃中納入通膨因素,實際可支配金額將逐年縮水。舉例來說,若每年計劃支出5萬美元,假設年通膨率僅3%,十年後就需要約6.7萬美元才能維持同等生活水準,二十年後甚至需超過9萬美元,幾乎是原本的兩倍。

第三是「過晚開始儲蓄」。複利效應要發揮威力,關鍵是時間,如果太晚開始,將失去長期累積的優勢,被迫提高每月儲蓄額,負擔自然更重。

第四個錯誤是「低估醫療支出」。退休後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醫療花費往往高於預期。財管機構建議,退休後仍需預留至少收入的15%作爲醫療開銷。

最後,「以投機取代投資」也是危險做法。一些人希望靠單一投資一夕致富,或將退休金押注於高波動資產如比特幣,然而,退休帳戶應以穩健爲核心,一旦選錯標的,可能毀掉多年累積的財富。專家建議分散投資、定期檢視並調整資產配置,同時持續定期投入,才能降低風險、累積長期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