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就沾上金融地產了呢

2018年,北大建校120週年時,李彥宏給母校捐了6.6個億。當時北大和百度都宣傳說,這是北大歷史上最大額的校友捐贈。

這個記錄三年後被教育首富李永新打破。那一年,中公教育的市值接近3000億,李永新個人身價高達1400億元。也是北大畢業的他,向母校捐款10個億。

北大說這是他們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他們大約是記錯了,有位健身教練也捐過10個億,他沒上過北大你們就不認了是吧。

說回李永新,前幾天,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首次出現在中公嚴選抖音直播間。在一個小時的直播裡,他不斷道歉,說一定會退還學生交的錢。

上次一羣網友讓中公教育還錢,還是今年初,那會兒的熱搜是欠學生4000萬,欠員工不知道多少。

三千億公司、千億富豪是怎麼淪落至此的,是個很長的故事。

2018年以前,中公教育還是一家老老實實的考公教培機構,一年淨利潤好幾億。然後,那一年他們借殼亞夏汽車上市,並且簽了一份三年內賺38.8 個億的對賭協議。

“賭”這個字李永新肯定是不陌生的,畢竟中公教育這麼多年的一大發展利器就是協議班、對賭班。

宣傳“不過就退款”本身來講沒什麼問題,先把錢收上來,反正過不過要幾個月後才見分曉,中間把錢攏進資金池做做投資吃吃息差,簡直就是教育版小銀行。這種雙贏模式曾經一度貢獻了中公教育四分之三的營收。

大星問過李永新的競對,他說這種模式好是好,但是是一個不穩定模型。一旦學生們的通過率下降到模型的閾值以下或者新報名人數大幅降低,財務風險很大。

2020年,疫情期間搞不了線下班,考試時間又不確定,導致新增學員少了。即便中公教育推出理享學貸款這種你都不用先交錢,考過再交的模式,依然沒有阻止他們在2021年陷入虧損泥潭。

這個過程裡,監管層問過他們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爲啥還要大量借錢,都花在哪兒了。當時中公教育的回覆裡有這樣一個數字,2021年退費比2020年增加:

52.88%。

這種短期波峰波谷的財務壓力,加上上市後,中公教育先後在遼寧、濟南、湖南、北京等地方買地辦線下培訓基地,前前後後花了30多億搞“房地產”,一時之間媒體說李總壓力山大。

其實他壓力一點也不大,公司有沒有錢關董事長什麼事?

那時的李總是中國教育首富,和自己的媽媽手持公司6成股份,2018年和2019年,中公教育的分紅比自己的淨利潤都多,俗稱清倉式分紅,其中大部分都姓了李。

給北大的捐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捐出的。

一年後,中公教育的限售股解禁,李總和媽媽在股民的哀嚎中瘋狂減持了上百億。現在,中公教育市值百億,比巔峰期損失了2500億。

李總直播時告訴大家,欠的每一分錢都會還完的。

上一個說一定還的戴總,是不是李總的校友?

加 大星微信:Howbigstar

備註公司-職業

給我一個在看,我能撬動整個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