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週做幾次家事?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更慢
▲做家事居然可以維持大腦健康、預防失智。(圖/photoAC)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洗碗槽堆了一堆碗盤、洗衣籃也滿出來了,每天回到家只想躺平,根本不想管這些家事,尤其天氣變冷了,整個人更是發懶不想動,但英國一項長達十年的大型研究發現,這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居然可以維持大腦健康、預防失智,甚至發現有做家事的男性和女性大腦衰退得更慢!
根據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研究,調查了癡呆症的發生率,該研究對502,629名成年人進行了平均10.7年的追蹤,研究開始時的平均年齡爲56.5歲,在此期間有5,185人被診斷出患有癡呆症,參與者首先報告了包括家務在內的各種活動的頻率,並採用五點量表:「每天」、「每週幾次」、「每週一次」、「每月幾次」或「幾乎從不」,分析顯示,與做家事頻率最低的人相比,做家事頻率最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21%,只要動手掃一掃地、洗幾次碗,就有機會讓大腦保持更年輕!
研究團隊指出,即使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收入、飲食與運動習慣等變數後,這項關聯仍然顯著。更有趣的是,不論男女,勤勞做家事都能帶來類似的認知保護效果,男性若願意多參與家務,不僅能分擔伴侶壓力,也能替自己的大腦加分,研究更發現,做家事同時結合了「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與「持續的注意力集中」,能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腦神經連結,長期下來等於是一種低成本的「家庭健腦操」。
▲打掃、整理、搬運、烹飪這些動作,都能讓身體維持活動度。
大腦和肌肉一樣,用得越多越靈活,打掃、整理、搬運、烹飪這些動作,都能讓身體維持活動度,更重要的是,家務能讓生活變得有秩序,心情也會變好,還可以減少孤獨感,更有失智照護專家指出,讓長輩參與安全的家務如折衣、澆花、擺餐桌,不僅可延緩退化,還能維持自尊與生活意義,建議民衆每週至少維持2~3次的家務活動,不必上健身房、不用花錢買器材就能維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