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遺址守護者的沙海與星辰
3月26日,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時,庫爾班·吾舒爾的摩托車燈已照亮前往尼雅遺址的巡查路。從騎駱駝到騎兩輪摩托車再到騎四輪摩托車,這條路他已經走了10餘年。
“天氣預報說今天有沙塵暴,不用急着趕回來,風沙大了就到地窩子裡躲一躲。”輪到庫爾班巡查時,妻子總是早早起來,爲他準備巡查路上吃的饢喝的水,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
開展文物巡查常年在外,庫爾班的皮膚呈暗紅色,就像混合了大漠風沙和驕陽烈日的顏色。
尼雅遺址位於民豐縣城以北100多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這裡是被風沙掩埋的漢晉時期精絕古城遺址。遺址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有佛教寺院、佛塔、田地、道路等大大小小200多處遺蹟。
“現在有了四輪摩托車,巡護一次只需三四天時間。2015年之前都是騎駱駝巡護,巡護一次需要10多天。”庫爾班說。2015年,相關部門給庫爾班配備了兩輪摩托車;2022年,兩輪摩托車換成了四輪摩托車,巡護之路便捷了很多。
“父親那時進遺址需要三四天時間,現在天氣要是好的話,騎摩托車四五個小時就能到。”跨上四輪摩托車,庫爾班踏上了巡護路。
庫爾班所在的民豐縣薩勒吾則克鄉紅旗村,是距尼雅遺址最近的一個村子。公路通到了村裡,去鄉鎮、縣城,到和田市都方便多了。
“從小我就跟爸爸巡護尼雅遺址,它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守護好祖國的珍貴文化遺產。”庫爾班也動過外出打工的念頭,在父親的勸說下他放棄了。
“國家大力支持文物保護,現在每個月我都有工資。”巡護之餘,庫爾班和愛人養羊,還種甜瓜。
尼雅遺址被發現的百餘年間,出土了大批震驚世界的珍貴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等文物出土於此。雖然沒有看到過這些文物實物,但知道它們出土於自己和父親守護的遺址,庫爾班很驕傲。
200多個巡護點位,最遠的點位距離尼雅遺址核心區15公里。
巡查中庫爾班最擔心遇到沙塵暴。春夏之交冷暖空氣的交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大風颳得讓人睜不開眼,沙子打在臉上生疼。”庫爾班早晨出門時天空就灰濛濛的,剛過午時,狂風捲着沙塵撲向大地。以前碰到沙塵暴天氣,庫爾班只能尋一處茂密的梭梭林就地而臥,用衣服裹住自己的頭,等待沙塵暴過去再繼續巡護。
現在看護站建起了躲避沙塵暴的場所——埋在沙丘下的地窩子,裡面配備了米、面、油、燃氣竈,沙塵暴來時看護員可以進去躲避。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風沙對尼雅遺址的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時我們看到的一些遺蹟,因爲風沙,再來時就被掩埋了,我們的工作就是儘可能準確記錄這些遺蹟的位置和情況。”巡護時手機沒有信號,多年巡護積累的經驗讓庫爾班成爲遺址的活地圖,他會在腦海中勾勒出巡護線路,將遺蹟的基本情況記在腦子裡,回去後打電話報告給文物保護部門。
尼雅的故事永遠介於發現與掩埋之間,而看護員們用腳步丈量這段距離,守護着這片沙海與星辰。
“這個工作枯燥,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幹了。但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尼雅遺址的看護中,守護好珍貴的歷史遺蹟。”庫爾班說,尼雅遺址的5名看護員都來自紅旗村,平均年齡超過45歲。
沙海盡頭泛起魚肚白,新一天的巡護軌跡即將覆蓋舊車轍印。庫爾班期待,未來摩托車能被更先進的裝備取代。(姚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