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募資超45億,併購基金新週期下的長期主義樣本
人民幣募資市場,再度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近日,信宸資本(中信資本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宣佈,其新一期人民幣併購基金已順利完成關賬,規模超45億元。投中網發現,該基金規模較上一期30億元大幅增長50%。
眼下一級市場募資端持續承壓,即使2025年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整體數據仍不容樂觀——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新成立基金1966支,同比減少18%,環比下降19%;募集規模爲10665億元,同比減少32%。
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募資規模還能實現穩定上行,足以證明LP對於機構的高度認可。據瞭解,信宸資本此輪募資得到了來自政府引導基金、保險資金、母基金、券商及企業等多元化LP的支持,其中既有信宸資本的長期合作方,也有新LP的參與。
過去兩年,在新“國九條”、“併購六條”等一系列政策紅利和產業整合升級需求攀升的雙重浪潮推動下,國內併購市場迎來“黃金窗口期”。但放眼望去,市場上新涌現的併購基金多由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主導或聚焦特定賽道(如半導體、新能源)。相比之下,不限行業、不限區域、純市場化運作的併購基金鳳毛麟角。
因此,信宸資本此輪募資的成功,尤其是LP中市場化機構投資者佔絕大多數,某種程度上也具有“定調”意義——其有力證明了,即使在募資寒冬,定位清晰、策略成熟且業績穩定的純市場化基金,憑藉專業能力與品牌影響力,依然能贏得廣泛LP的堅定支持並實現規模穩步提升。對照當前政府和行業反覆呼籲的“培育長期資本”要求,這無疑爲行業樹立了極具借鑑價值的範本。
LP結構多元,險資出資佔比超70%
投中網瞭解到,信宸資本的新一期人民幣併購基金的投向和打法,延續了過往的畫風,即以控股型併購爲核心投資策略,聚焦上市公司私有化、集團業務分拆、行業整合收購以及跨境併購四類交易;重點佈局商業服務、醫療健康及保健、消費品及服務、科技等賽道。
除了這些“常規操作”,本期新基金還有幾大亮點值得關注:
一方面,基金規模有了很大提升。信宸資本此次一共獲得了超45億人民幣的認購。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早在今年初,信宸資本完成募集宸曦共贏基金,規模爲45億元。如果加上這隻基金,信宸資本此次整體募資規模將更加可觀,且均是以控股型併購爲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新一期人民幣基金在LP結構上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首先,新一期人民幣基金獲得了蘇州園豐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石投資。對此,信宸資本高級合夥人信躍升表示,未來信宸資本將深度挖掘自有的生態資源,依託蘇州在電子信息、先進材料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佈局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助力標杆型企業做大做強,與蘇州工業園區共同推動政府資金運作效能的持續提升。
而除了政府引導基金之外,此次募資過程中,信宸資本還引入了保險資金、母基金、券商及企業等市場化資金,其中保險公司出資金額佔比超過70%,且多家更是首次以LP身份涉足私募股權市場。
眼下,保險資金關注“併購”已經成爲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顯學。遠的不說,今年6月,中國太平洋保險就正式發佈了太保戰新併購私募基金,總規模高達300億元。更早之前,中保投資金融市場部總經理郝鈺甯也在第十二屆全球投資併購峰會上表示,今年中保投將把併購基金納入公司重點戰略。
在信躍升看來,險資加速進入併購市場主要涉及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得益於政策層面釋放了強烈的入市信號;另一方面,低利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可能是一種常態,傳統固收難以覆蓋保險資金的負債成本,必須加大配置股權來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險資投資於私募股權基金的一大訴求,就是需要相對穩定的期間收益。相較於VC投資,併購交易聚焦的是成熟企業,具有穩定的現金流。”信躍升表示。
雖說險資在併購市場的投資意願持續攀升,但目前市場上的一個共識是:險資的錢並不好拿,特別是在同一支基金中的募資佔比達到70%更是罕見。這背後除了出於監管的考量,還有對於GP品牌信譽與穩健盈利能力的綜合審視。
可以說,此次獲得多家險資集體背書,正是信宸資本用時間鍛造出的長期競爭力最直觀的註腳。
控股型併購下的長期主義者
回顧此次募資過程,信躍升切身體會到市場對於併購基金的態度轉變:過去20年,國內市場基本以VC和成長型投資爲主,人民幣基金中併購基金佔比極低。但自去年開始,不少投資人都表達了要加大投資力度的意願——有的從2億增至4億、從5億增至7億,還有的直接開立專戶,將資金配置權交到信宸資本手上。
信躍升將LP的熱情歸因於“趕上了併購市場風口”,但換個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機構用長期沉澱與穩健回報換來的“時間複利”。
經過20餘年的實踐,信宸資本已經逐步打磨出一套系統化的打法,並構建起了堅實且獨特的護城河。
以信宸資本聚焦的集團業務分拆方向爲例。
過去幾年,地緣政治疊加電商、數字化的疾速迭代,讓跨國公司在華經營壓力陡增,也同步推高了“跨國公司本土化”的併購投資熱度,近日備受關注的星巴克擬出售中國業務正是表現之一。
在信宸資本管理合夥人趙彥看來,這波熱潮存在兩類核心投資機會:一是中國品牌迴流,即原屬於中國的本土品牌被外資收購後經營乏力,最終由中資資本重新接盤;二是外資主動拆分在華業務,尋求本土力量提升運營。
而無論上述哪條路徑,信宸資本都已提前佈局,並且貢獻出了包括麥當勞中國、傑士邦、淘大食品在內諸多經典案例。
就拿傑士邦來說。2017年,信宸資本聯合人福醫藥共同收購Ansell所持“傑士邦”95%股權。
趙彥告訴投中網,做跨國企業併購交易,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於文化融合。傑士邦在全球業務拆分後,中外差異顯著:海外業務主要依賴商超,節奏較慢且對線上業務適應性差;而中國業務有半數以上依賴線上渠道,注重大促、快速迭代和數字化營銷。
“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傑士邦與競品的關鍵競爭點在於大促期間的市場份額爭奪、新品快速迭代能力以及線上營銷效率。然而,Ansell的運營模式難以適應中國市場的快節奏,其生產和研發基地集中在泰國、印度,無法及時跟進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同時,美國等海外市場以線下渠道爲主,對線上業務的適配性較差。”趙彥分析稱。
因此收購完成後,信宸資本首先優化了公司治理結構:將中國區CEO納入董事會,使其直接向董事會彙報中國業務,明確中國區CEO對業績的直接責任,提高了決策效率,讓中國業務能更快速和獨立的發展。
其次,啓動差異化團隊激勵。中國團隊採用跟投模式,綁定股權和未來潛在收益權;海外團隊則採用期權激勵,以適配不同區域的團隊訴求。利益綁定後,團隊戰鬥力顯著提升,與頭部競品基本平分秋色,持續搶佔市場份額。
接下來是推動產品矩陣多元化,將避孕套業務佔比下調,潤滑劑、情趣用品、兩性用藥、檢測服務等新業務快速補位,傑士邦由此升級爲兩性健康平臺,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此外,傑士邦還通過生態協同,與信宸資本的另一被投企業LELO合作,三年內將情趣用品業務從0做到國內線上線下雙第一。
一套組合拳下來,成效立竿見影:2017年至今,傑士邦年均複合增速約20%,遠勝Ansell時期的10%+,且仍在加速。
傑士邦的故事並非孤例,而是信宸資本已提煉出的可複用投資策略範本,即通過積極優化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以及幫助被投企業推行和實施數字化轉型,從而實現價值增長。
這套打法也幫助信宸資本在一些重點項目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2024年4月,信宸資本從英國快消巨頭利潔時手中,成功接過咽喉健康領域龍頭企業“桂龍藥業”的控股權。
據趙彥回憶,早在2023年利潔時計劃分拆桂龍藥業業務時,團隊就第一時間鎖定機會,整個收購過程非常順利,核心原因正是賣方對信宸資本豐富行業經驗與實操能力的高度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後的第一年,信宸資本就通過縮減不合理成本和調整團隊激勵機制的方式讓桂龍藥業的利潤率大幅提升。趙彥告訴投中網,下一步,機構將通過外延式併購和內生增長相結合的方法來豐富桂龍藥業的產品矩陣。
當然,除了已被反覆驗證的實業併購打法外,信宸資本強勁的募資引擎,還來自於其爲投資人提供的可預期的退出渠道和收益回報。
在過去的20多年併購實踐中,信宸資本早已經沉澱出一套獨特的“雙曲線”退出策略,旨在通過兩個互補的退出路徑實現資本增值。
具體來說,第一條曲線是現金曲線,需要選擇較爲成熟、且具備穩定現金流的併購標的,通過分紅或再融資,在持有期獲得穩定現金收益;第二條曲線是退出曲線,需要在市場有利時積極尋求出售資產,而不完全依賴上市作爲退出的唯一途徑。
典型案例就是分衆傳媒。據信宸資本透露,該項目的總回報超過500%。在公司完成A股上市之前,信宸資本已通過再融資分紅、部分股權轉讓等方式收回了大部分的投資成本。
二十三年如一日,信宸資本用結果證明:時代的饋贈,終究屬於那些始終專注鍛造刀鋒的長期主義者。
併購基金井噴,產業鏈價值凸顯
眼下,一場以併購基金爲引擎的產業整合浪潮正全面展開。
與以往PE主導的傳統併購不同,這波浪潮裡涌現了大量新面孔:首先是地方政府進場,通過設立併購母基金/直投基金填補區域內產業鏈缺口;再者是上市公司,通過併購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實現協同增效;甚至一些傳統VC基金也在調整策略,佈局併購機會。
新力量的匯聚,正深刻改變着併購市場的格局與玩法。在這波浪潮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單純的財務套利空間急劇收窄,深度參與產業整合、構建和優化產業生態成爲核心訴求。這也就意味着,市場對參與方的產業資源整合與賦能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若以此爲標尺審視信宸資本,不難發現,其過往一直堅持的“戰略整合型”併購策略的優勢正在凸顯。
過去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併購,大多采用的是市值管理的邏輯,即通過注入資產等方式,追求短期股價提振和套利空間。與之不同的是,信宸資本很早開始便將“控股型併購”定爲底層邏輯——不僅要收購公司,更要進一步對其實施主動、有效的管理。這意味着,資本運作能力與產業賦能能力缺一不可。
投中網瞭解到,爲了整合經驗和資源、做到“行業專精”,信宸資本將組織架構也做成了產業拼圖:投資團隊按照商業服務、醫療健康及保健、消費品及服務、科技劃分爲4個行業組,每組都有至少2名以上的項目負責人,他們通常都在各自專精的行業擁有13年以上的投資管理經驗。
除此之外,信宸資本在各個行業領域和某些企業職能方面(如人力資源、總經理培訓、數字化提升、供應鏈管理等)組建了一支獨有的專家團隊。約有100名行業專家及企業職能專家能夠在機構管理被投企業、研究投資賽道的過程中,提供紮實且深入的指導建議,極大地拓展了投資團隊的行業能力邊界。
經過超20年有的放矢的深耕,目前信宸資本已經圍繞四個核心領域,構建出了強大的產業生態版圖。更爲關鍵的是,這些佈局已經形成了一張產業深度協同網絡。
以桂龍藥業爲例。趙彥告訴投中網,在收購桂龍藥業之前,信宸資本已經通過投資哈藥、健安喜、傑士邦、海王星辰等標的,在消費健康領域織就一張跨品類、跨渠道的“生態網”。
桂龍藥業併入後,即刻便開始與哈藥探索在呼吸領域的資源合作和開發。與此同時,還能共享傑士邦的電商團隊經驗,並與海王星辰在渠道和營銷上聯動。
“這種生態協同正是我們爲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方式。”趙彥表示。
投中網瞭解到,信宸資本類似的產業協同案例不在少數,包括上文提到的消費品及服務領域的傑士邦、商業服務賽道的嘉信立恆以及科技賽道的豪威科技、亞信科技等,都是典型案例。
不難想象,隨着更多投資標的加入,信宸資本構建起的這條由產業縱深、渠道共振與品牌協同交織而成的立體護城河,將愈發堅不可摧。
擁抱變化,堅持不變
信宸資本成立於2002年,不僅是國內最早從事併購投資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少數始終堅守併購策略的機構之一。其二十三年的歷程,正是中國併購市場從萌芽到發展、再到如今迎來結構性機會的縮影。
當前,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低利率環境倒逼資產配置轉向、產業升級需求迫切等多重因素疊加下,併購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窗口期”。
作爲投資機構來說,該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信躍升認爲,應該“擁抱變化,堅持不變”。所謂“不變”,即無論市場冷熱,始終堅守初心,堅持控股型併購的打法以及一以貫之的項目篩選標準。而“變”的則是根據客戶需求動態調整自身產品策略與退出方式。
信躍升把基金比作小型工廠:募資是拿訂單,投資是生產,退出纔是最終交付。想要銷售成功,產品必須對客戶胃口。在他看來,目前一級市場面臨的募資難題並非缺乏資金所致,而是大部分機構的產品“適銷不對路”。
他以自身舉例:“在信宸資本新一期人民幣基金中,險資佔比超過70%,這類LP對期間收益要求高,我們在做交易架構時就要考慮在項目中安排幾次期間分紅;而地方政府則更注重特定行業的投資機會,我們就多跟蹤該行業、加強互動合作。這就是根據客戶需求動態調整。”
展望後市,信躍升判斷市場已步入併購活躍的“U型曲線右側”,手握超45億元“彈藥”,信宸資本計劃在未來18個月加速推進更多項目落地,捕捉這一結構性機遇窗口。
可以預見,信宸資本新一期人民幣基金的成功關賬與高效投資,不僅將鞏固其在中國併購市場的頭部優勢,更將以“長期主義+產業深耕”的標杆實踐,爲行業指明在結構分化時代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方向——真正具備產業整合基因與深度賦能能力的併購基金,將在重塑價值鏈、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釋放出更大的資本效能與時代價值。